首页 > 碳排放 > 正文

碳达峰经济体多数支持碳中和

作者:碳排放资讯小编 发布时间:2023-01-25 11:23

  从碳排放的视角看,发达经济体多已实现了碳达峰,其中很多欧洲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就已经实现,美国和日本也分别在2007、2010年前后实现了碳达峰。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统计,199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国家有19个,2000年增至33个,2010年49个,2020年达53个,占全球排放量的40%。《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统计认为,在包含LULUCF(LandUse,Land-UseChangeandForestry,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情况下,碳达峰国家共计46个,在不包含LULUCF情况下,碳达峰国家共计44个。碳达峰是实现碳中和的必要前提,多数实现碳排放达峰的发达国家明确了碳中和的时间表。发达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无论是从意愿还是行动能力上,都是当今世界上推进碳减排最为积极的一个群体,但内部不同群体与国别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欧洲减排力度大且政策约束力较强。相对于许多经济体提出的碳中和目标,欧盟使用的是更高标准的气候中立概念。相对而言,欧盟气候目标的法律约束力更强。2020年3月4日,欧委会公布了作为《欧洲绿色协议》法律支撑框架的《欧洲气候法》,将欧盟中长期减排目标订立为欧盟法律。12月,欧洲理事会批准《欧洲气候法》的一般立法程序。2021年5月10日,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投票通过了《欧洲气候法》草案。英国则是最早推进碳中和立法的国家。早在2008年,英国就正式颁布《气候变化法》,成为世界上首个以法律形式明确中长期减排目标的国家。2019年6月,英国新修订的《气候变化法案》生效,正式确立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英国成为全球首个立法确立碳中和目标的主要经济体。

碳达峰经济体多数支持碳中和

  尽管遭遇能源荒,未来欧洲相对积极的立场仍将持续。一是“阵痛”中推进退煤议程。在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数十国加入“助力淘汰煤炭联盟”,承诺逐步淘汰煤炭,特别是煤炭大国波兰的态度转变将极大强化欧盟能源转型集体行动。二是与美共推甲烷减排。美欧在2021年9月主要经济体能源和气候论坛上共同宣布了一项全球甲烷减排承诺,并积极推动其他经济体加入。在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美欧继续积极推动该议程,100余国加入。三是加速绿色复苏。欧洲极为重视通过气候行动创造就业机会,引领经济社会全领域的绿色变革。在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欧盟与美国牵头启动《格拉斯哥突破议程》,承诺十年内加快开发部署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所需的清洁技术和可持续解决方案。欧盟推出“全球门户”计划,拟在2027年前在全球范围内投资3000亿欧元用于基础设施、气候、能源等项目。

  美国政策转向积极但连续性差。综合来看,拜登政府气候政策包含三个阶段性目标和四个重要支柱。三个阶段目标分别是2030年比2005年碳排放减少50%~52%、2035年实现100%清洁电力、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四个重要支柱包括:一是《美国国家气候报告》,详述2030实现国家自主贡献做法,推动2030年比2005年的碳排放减少50%~52%,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所需的技术和基础设施;二是《美国实现2050年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长期战略》,阐述实现当前三个阶段和长期2050目标的路径和全球行动雄心;三是《美国国家沟通和两年度报告》,详述当前美国气候政策的信息和措施,以及在所有领域采取的行动;四是《美国适应性信息报告》,确定美国内外加速适应性和建立气候复原力的优先事项,详述如何采取应对气候影响和改变气候脆弱性方面的进展和经验教训。

  与特朗普时期相比,拜登政府的气候政策发生了颠覆性调整。但美国气候政策缺乏连贯性,每隔4~8年新政府就会提出自己的能源优先事项,选举周期变化使许多项目很难取得真正进展。共和党与传统能源利益集团关系密切,其气候政策相对保守,正是在共和党执政期间,美国气候政策出现了数次倒退,如小布什政府退出《京都议定书》、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而民主党相对而言则是清洁能源和环境等产业利益集团的代表,气候政策更为积极。签订《京都议定书》、实施绿色新政、重返《巴黎协定》的分别是克林顿、奥巴马和拜登等民主党领导的政府。目前,拜登政府积极的气候外交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注。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霍特曼认为,拜登政府的努力正在让美国再次成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领导者。但拜登减排雄心和相关立法进程不断遭遇国内各种政治阻力,特别是不排除特朗普2024年再次角逐总统大选,增加了美国气候政策的未来不确定性。在国际层面,美国的盟友也因担忧三年后美政府气候政策再次逆转而行动谨慎。

  日韩气候政策具有较强的跟随性。2020年日韩相继宣布碳中和目标,反映了两国在经济发展阶段、与欧美外交关系等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气候政策与国际战略密切挂钩。

  日本主要突出战略考量。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全球气候治理中采取保守甚至后退的立场,直到《巴黎协定》生效后才批准该协定。2020年9月,菅义伟执政后,日本在应对气候变化立场再次发生改变,宣布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并调高2030年减排目标。2021年10月,新任首相岸田文雄明确表示将继承菅义伟的减排承诺。从根本上说,此次日本气候立场的转变主要是为了呼应美国的政策转向。日本在国际议题上往往倾向于看美国脸色行事,此前一段时间应对气候变化不积极也与美国政府的消极态度密切相关。在拜登参选美国总统并有望获胜后,日本意识到美国回归《巴黎协定》指日可待,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很可能将要动真格,再加上世界多国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菅义伟本人表示“切实感受到(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世界潮流发生了巨变”。2020年10月,菅义伟执政后不久便在其首次施政演说中宣布了碳中和目标,他的一名亲信曾心有余悸地称“幸好在拜登当选前表了态”。

  韩国紧跟欧美议程。2020年10月28日,韩国总统文在寅在国会施政演说中首次提出争取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12月正式发表《韩国碳中和宣言》,并以2017年碳排量为基准制定《实现可持续低碳社会的2050碳中和战略》,修订《2030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全面推进经济能源结构与社会转型。2021年11月18日,韩国碳中和委员会审议通过了《2050碳中和方案终案》。紧跟国际气候变化议程、追求与全球同步是当前韩国气候政策的主调。韩国制定“2050碳中和战略”,一方面意在应对美欧压力,维持良好关系,另一方面希望衔接欧美经贸规则,增加国际竞争力。而且韩国有意申办COP28,也须发挥国际引领作用。不过,迄今韩国还不能明确已经碳达峰,2017年碳排量为7.09亿吨,2018年增至7.29亿吨,2019年才开始降为7.03亿吨。在新冠疫情和贸易保护主义双重冲击下,经营困难的韩国企业对减排更加谨慎,民众不希望因为减排而影响生活品质。文在寅政府将于2022年5月下台,恐无力继续推进2050碳中和战略,此前李明博政府“绿色增长”战略就在其下台后不了了之。在国际上,韩国气候政策往往随美欧起舞,未来一旦美欧“碳中和战略”开始“放水”,韩国也将萧规曹随。

Copyright 2015-2022 碳排放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7718号-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