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航空碳税保卫战”将如何收场
围绕欧盟该不该征收航空碳税的争执,近来进行得异常激烈。欧盟为何要如此一意孤行向各国航空公司征收“买路钱”?除了欧盟自己宣称的“需为温室气体排放付费”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原因?事情到底会怎样收场?欧盟的这场“碳税保卫战”到底还能撑多久?
欧盟示强有欧债危机下紧缩政策的原因
欧盟征收航空碳税引发的争端,近来已远远超出了“口水战”范畴。
2月上旬,中国民用航空局传出消息,禁止中国境
此外,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已考虑推出针对欧盟碳税的反制措施:美国交通运输部已通知9家欧盟航企及7家美国航企提供碳排放的相关数据,美国国会也正在考虑通过类似的航空碳税立法。
而在2月22日的莫斯科欧盟碳排放会议上,中、美、俄等29国共同签署了反对欧盟征收国际碳排放税的联合宣言。宣言提出,要利用法律禁止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部的研究员金玲也认为,欧盟错误地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对待不同国家问题上考虑“有区别”,而对于降落到欧盟的发展中国家飞机,更多考虑了
“共同”。
作为业内人士,国际航协理事长汤彦麟认为,如果按照欧盟的要求,那么新政策实施的头一年,航空公司将额外支付12亿美元运营成
那么欧盟航空碳税究竟会给每位乘客增加多少乘坐飞机的成
欧盟“航空碳税保卫战”将如何收场
眼下,一场“碳税贸易战”似乎已一触即发,连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也有些沉不住气了。近日,该组织给出了“强制抵消”航空公司碳排放的替代方案,以替代欧盟单边的航空碳税计划,希望为僵持不下的各方提供一个缓冲的平台。
这些替代方案包括:强制抵消航空公司碳排放;带有一定创收机制的强制抵消;所有的碳排放都可以进行交易,或者根据一定的基准,超过的或不足的部分可以进行交易。
对此,欧盟也表示,“如果各方通过该组织达成一项类似的国际协议,那么欧盟将会放弃自己的计划”。赫泽高表示,欧盟决心与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进行磋商,以达成控制航空公司碳排放的国际协议。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刘建生副研究员对此的解读是:欧盟目前一方面调子还是很硬,但另一方面也表示不是完全没有商讨的余地,比如实施“强制抵消”机制。他解释,这种机制是指所有碳排放都可以进行交易,没有用完配额的公司可以通过交易来创收,而超出配额的公司可以通过植树、发展新能源等减少碳排放的方式来抵消自己因航空飞行而超额排放的二氧化碳。但此种情况下,刘建生强调,制定这个配额的标准就成了关键问题,必须要由各方一起来制定,而不是由欧盟一方说了算。“必须是多边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航空业发达国与不发达国之间的差异。”
但目前的“强制抵消”方案也缺乏细节,很多问题依然无法解决。中国民航大学民航节能减排研究中心赵凤彩教授也认为,“执行起来难度不小,要达成一致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对于欧盟征收航空碳税的前景,社科院的周琪主任对
刘建生把这场“航空碳税战”看成一场“拉锯战”,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讨价还价的长期过程。但不管怎样,欧盟放出的“禁止飞机在境内落地”等狠话是不太可能成为现实的。“在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航空运输业当然不能置身事外,任何这样的伤害性措施都将是把双刃剑,对欧盟自身也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