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碳税”之争,中国航空业者该如何应对
随着碳税之争升级,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中国航空业首当其冲:8家航空公司因为没有向欧盟提供碳排放数据正面临欧盟制裁的威胁。然而,种种问题有待解答:一项地区性的政策是否具有约束全球性行业的效力?降低碳排放是否只能靠“罚款”来实现?
“单边”政策缺乏效力
2008年11月,欧盟通过法案,将国际航空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今年1月1日起,欧盟正式实施ETS,要求有航线飞经欧盟领域的航空公司提交碳排放数据,并适用欧盟规定的排放配额,超额部分需航空公司购买。
“一项影响全球性行业发展的地区政策,应该适应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向记者表示,“ETS中有些规定对全球民航业发展并没有起到一个积极推动的作用。”
在中国看来,ETS是欧盟就国际航空排放问题实施的单边措施,并没有考虑和尊重非欧盟国家的意愿和实际情况。早在去年11月,包括美国、印度、中国、俄罗斯在
近日,欧盟气候行动委员赫泽高声称,除8家中国和2家印度航空公司外,全球约1200家进出欧盟的航空公司均已同意满足欧方要求,提交碳排放数据。欧盟已要求上述10家尚未参与欧盟航空业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公司6月中旬前提交数据,否则可能面临欧盟成员国制裁。
面对制裁威胁,李家祥告诉记者,并不清楚有多少国家向欧盟提供了碳排放数据,但中国不会提供。
他表示,作为民航业,节能减排应主要通过科技创新、加强运营管理及改进设施等手段实现,而不应通过罚款这样的手段,这样会限制行业的发展。
在论坛现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田民展示了国产C919飞机的图片。他表示,航空运输排放与飞机油耗成正比。C919采用了先进的动力装置、气动设计及制造工艺,其碳排放比目前运营的先进飞机低12%—15%。
国际民航空组织理事会主席罗伯特·高贝·冈萨雷斯也告诉记者,市场机制并非解决碳排放问题的唯一手段。他认为,开发新技术新能源,如替代燃料,将大大降低航空业的碳排放。
多边协商寻求全球性解决方案
有效降低航空业碳排放是个全球性的话题,需要各国政府、航空业、科技界携手努力。冈萨雷斯希望,国际民航业要加强技术、环保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协商合作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因为全球民航业最终的目标是共同的。
李家祥也重申,中国希望在多边框架上通过充分协商找到解决国际航空排放问题的解决方法。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汤彦麟表示,欧盟单边推行ETS违反了《芝加哥公约》,希望能够在国际民航组织框架范围内解决这个问题。
来自欧盟的信号显示其态度正在变得灵活。欧盟航空与国际运输政策司司长马修·鲍德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欧盟已注意到各方对ETS的关切,将坚持与中国和其他国家以对话解决问题,寻求一个多边的解决方案。有关碳排放的谈判已经开始,欧盟期待中国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