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市场 > 正文

中国已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吗?

作者:王老师 发布时间:2022-11-15 17:09

  人类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大量的碳排放危及着人类生命安全,为了人类的健康,联合国呼吁各国减少碳排放,然而各国在制定减排计划时,就会对经济发展有所制约,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在这种矛盾冲突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应该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努力争取自身的排放权。

中国已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初步脱钩

  中新社昆明10月14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14日在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发表视频致辞指出,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初步脱钩。

  解振华是在 COP15生态文明论坛的主题论坛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他说,气候变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现实紧迫严峻的挑战,最近发布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的报告显示,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致使全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暖,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变得更加频繁,气候变化已经不是未来的挑战,而是眼前的威胁,需要各国携手应对。

  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20年,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地解决,同期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8.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9%,提前完成中国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目标,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初步脱钩。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成立了中央层面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正组织制定并将陆续发布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碳达峰碳中和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要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将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才能实现,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政策规划,也需要自下而上的推进落实,加速转型创新。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源于发展,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气候变化表象是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发展路径不同、发展目标不同、发展方式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规律也各不相同。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越来越突出,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全球大多数国家已经签署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在本世纪末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并努力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新目标。许多国家明确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英国等国家还通过立法予以明确。温室气体减排已逐步成为各国的共同行动,成为人类的一场“自救”运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2020年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下一阶段发展目标是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一直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9年与2005年相比,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8.1%,提前超额完成对国际社会承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2020年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

  特别是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我国要用不到10年时间实现碳达峰、用不到30年时间完成从碳达峰向碳中和过渡。与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实现碳达峰、再经历60-70年时间从碳达峰向碳中和过渡相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速度更快、力度更大、任务更艰巨,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的责任和担当,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和普遍赞誉。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彰显了我国携手各国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保护地球家园的雄心和决心,为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坚持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大国担当。

  经济发展导致的碳排放问题,必须要通过更好地发展加以解决。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必须要更好统筹经济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先发展后减碳、先高碳再低碳的弯路,走出一条以低碳方式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全新发展道路。

Copyright 2015-2022 碳排放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7718号-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