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碳足迹之碳足迹的计算方法范围标准 碳排放核算范围
科普碳足迹之碳足迹的计算方法范围标准 碳排放核算范围碳足迹的概念缘起于哥伦比亚大学提出的“生态足迹”,主要是指在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所排放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气体总量,相对于其他碳排放研究的区别,碳足迹是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分析产品生命周期或与活动直接和间接相关的碳排放过程。用你车子的碳足迹为例:从汽车的原材料开采(包括制造汽车所有的金属、塑料、玻璃和其它材料)开始到汽车的生产、开车和处置车整个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
目前对于“碳足迹”的准确定义还没有统一,各国学者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但一般而言是指个人或其他实体(如企业机构/活动、建筑物、产品等)所有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或二氧化碳排放量,既包括制造、供暖和运输过程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排放,也包括产生与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所造成的间接碳排放。
碳足迹可以用来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个人和其他实体实现减排确定一个基准线。
为遏制气候变暖趋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产品碳足迹认证可以直观展示某个产品和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信息,有助于政府、组织或个人真正了解生产、生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由此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
“碳足迹”是一个用于描述某个特定活动或实体产生温室气体(GHG)排放量的术语,因而它是供各组织和个体评价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贡献的一种方式。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必要认识这些气体排放及其排放源。测量碳足迹不仅限于公司内部产生的排放,也要关注整个供应链的排放。
碳足迹的计算方法范围标准:
第一种,利用生命周期评估(LCA)法(这种方法更准确也更具体);
第二种是通过所使用的能源矿物燃料排放量计算(IPCC)(这种方法较一般);
第三种是投入产出法(IO);
第四种是Kaya碳排放恒等式。
生命周期分析法是一种自下到上的计算方法,是对产品及其“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计算方法,计算过程比较详细准确。
IPCC碳排放法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编写的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其在计算过程中全面考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投入产出法是一种自上到下的计算方法,利用投入产出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不精确。
Kaya碳排放恒等式通过一种简单的数学公式将经济、政策和人口等因子与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建立起联系。
不只一种方法提供给大众,这取决于人们如何去使用。像这样在世界地图和美国国务院提供的地图上自上向下计算,即可计算出人均碳足迹,以及每个国家的总排放量(或其他高级工作团队、组织等),并可以将居民个人排放量和集团分隔开来。自下往上计算,就好比上面举的以你的车子碳足迹的例子,总结归因于单独个体行动的碳排放量。
用你的车子的碳足迹作为一个例子:第一种方法会估计所有的碳排放量,从汽车的原材料开采(包括制造汽车所有的金属、塑料、玻璃和其它材料)开始到汽车的生产、开车和处置车整个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第二种方法则只计算制造、驾驶和处置车时所用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
碳足迹排放核算范围内容:
产品碳足迹,即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范围包括产品生命周期内产生排放的不同阶段,其核算不用于交易或企业间的排放量比较;
碳核查多以企业为范围,计算其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笼统的说就是企业厂区(涉及多个厂区的企业另行考虑)。
工作流程不同:
产品碳足迹评价流程包括:目的与范围界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结果解释;
碳核查的流程一般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