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金融 > 正文

碳中和是否意味着我们要降低生活水平?

作者:碳排放资讯网 发布时间:2022-11-05 12:29

  低碳生活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carbondioxide),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2,化学式量为44.0095,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或无色无嗅(嗅不出味道)而略有酸味的气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还是空气的组分之一(占大气总体积的0.03%-0.04%)。

怎样做才算低碳生活?

  如今,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人们大力提倡的生活方式之一。低碳与绿色环保、健康生活有直接联系。不少网友热衷于使用低碳计算器计算个人的碳排放量,以可量化的数字形式直观反映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低碳环保。

  可是,什么是低碳?怎样才算低?碳又是指什么?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低碳生活?日常生活中怎么做才能做到低碳呢?首先,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是指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碳是指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利用低碳的科技创新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责任。简单来说,就是践行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

  衣物,按照每季只买两件T恤(250克/件)、两件衬衫(250克/件)、两件外套(500克/件)计算,不经任何染色印花处理,纯棉服装的碳排放量总计约为224千克,化纤服装的碳排放量约为1504千克,一旦选择了有颜色和图案的服装,再加上皮革、羊毛等服装,衣柜里每年新添服装的碳排放量远不止1000千克。研究发现,一件纯棉衣物在其生命周期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为7千克,一件化纤衣物则高达47千克。实际上,从庄稼地里的棉花、亚麻开始,经过漂白、染色的工艺才能变成纱线、面料,经历成衣制作、物流和使用后,最终被焚烧、降解,每个生产加工环节都有碳排放发生。

  食物,《全民节能减排手册》书中指出,每人每年少浪费0.5千克猪肉,可节能约0.28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7千克。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猪肉浪费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35. 3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91.1万吨。更有数据表明,吃1千克牛肉等于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相当于开车3小时;而吃同等分量的果蔬,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该数值的1/9。

低碳出行有什么意义?

  “公共交通优先”无疑是践行绿色出行的重要方式。2020年,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明确通过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降低小汽车通行量,整体提升我国绿色出行水平。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020年9月联合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开展绿色出行碳普惠激励措施。用户通过使用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进行公交、地铁、自行车、步行路径规划和导航,在出行结束后可获得对应的碳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奖励。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已有1442.9万人次参与绿色出行碳普惠活动,累计产生碳减排量4.6万吨。

碳中和是否意味着我们要降低生活水平?

  把低碳生活和美好幸福生活放到对立面来看是相对偏激的。在一定的阶段,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意味着碳足迹的增加,的确是正相关的关系。但是低碳并不代表着要大家“回归原始社会”。它是希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购买、使用和处置产品及服务时,尽可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且选择降低能耗的节约型消费。人们的生活质量整体水平会是逐步提升的状态,但浪费型的消费是应该被旗帜鲜明地反对和限制的。以电力消费为例,中国的普通家庭一年平均用电量为2000度左右,但是一些高耗能的家庭一年用电超过5000度,而美国一些家庭甚至耗能超过1万度,电力浪费实不可取。应该说,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实现碳中和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宣布碳中和目标,除了响应巴黎协定约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彰显大国责任和担当外,在加速我国经济和能源转型方面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意义。

  ●摆脱能源依赖:碳中和将推动我国发展以从化石能源为主向以非化石能源过渡,对中国实现能源独立,确保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产业链重构:零碳经济意味着全部价值链的转型,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低碳生产竞争力。

  ●国际标准重塑:技术侧创新将改变能源利用方式,推动新的产业链和新的国际标准形成,并产生新的利润创造方式。

  ●创造就业机会:零碳经济将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电池、节能等领域创造大量稳定就业机会。

  ●形成技术优势:增强中国在全球多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当前中国在新能源、电池技术、交通电气化、钢铁等领域具备发展优势,可形成技术优势。

  ●加强国际合作:未来世界主要经济体会参与到碳中和,在当前贸易摩擦反复的大背景下推动新能源发展和全球合作的意义重大。

Copyright 2015-2022 碳排放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7718号-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