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足迹 > 正文

海上风电节能环保,生态修复助力海洋

作者:碳排放资讯小编 发布时间:2022-12-21 09:37

  海上风电节能环保,生态修复助力海洋是怎么一回事呢?陆地是人类的栖息地,海洋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拓展空间。在陆地资源日益衰减的局面下,海洋凭借巨大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在探索海洋能源、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海洋生态破坏与海洋生态修复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并受到广泛关注。

  海洋生态补偿

  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中,海洋生态资源和环境会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要想使海洋生态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和持续发展,采用经济手段对其进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海洋生态补偿应运而生,这是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协同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手段,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

  然而,我国对于“海洋生态补偿”的研究起步较晚,对海洋生态补偿这一概念,目前未有权威定义。2008 年原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是第一个就“海洋生态补偿及其机制”做出专门阐述的官方文件。该文件专门明确表明——要推进“海洋生态补偿及其机制”问题的研究。

  2013年,原国家海洋局颁布《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技术指南(试行)》,为海洋生态补偿提供了技术性支撑。2015 年实施的《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生态补偿的方式。近年来,各地政府海洋生态补偿工作不断推进,结合自身情况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综合来说,海洋生态补偿是以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利用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运用政府调控和市场社会调节两种手段,建立一种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利益相关者环境、经济及社会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目前我国的海洋生态补偿是以政府补偿为主,以市场补偿作为补充,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解决海洋生态补偿问题。

  总体而言,海洋生态补偿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对环境要素的补偿,即对海洋开发利用者在合法利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中损害的海洋生态进行补偿;二是对贡献者或者特别牺牲者的补偿,即对为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付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海洋生态保护者和建设者进行经济补偿。

  基于此,海洋生态补偿的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为海洋生态本身以及在海洋生态保护中做出特别贡献的利益主体。这里的补偿对象既有对海洋自身生态环境的补偿,也有对人的补偿。在对人补偿方面,补偿对象主要包括海洋生态资源的所有者、保护海洋生态资源建设者以及因海洋生态资源的使用或海洋生态保护而利益受损害者。

  海洋生态补偿的制定既有利于改善因海洋经济发展而引起的海洋生态系统破坏,又有利于缓解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对沿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因此,这是我国实现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海上风电节能环保,生态修复助力海洋

  增殖放流

  当前认识条件下,因海洋工程导致的海洋生态系统受损的补偿方式,主要有增殖放流和设置人工鱼礁两种补偿。其中,增殖放流是目前海洋工程最常见、最广泛的生态补偿方式,即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海洋、滩涂、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投放或移入渔业生物的卵子、幼体或成体,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

  增殖放流不仅要对养殖放生的种类、数量、规格、时间、地点等进行规定,跟踪并监控释放效果,而且要根据监控结果及时调整释放的类型和规模。增殖放流品种一般按多样性、安全及可行三个原则进行选择:“多样性”指放流品种多样化;安全指放流品种为所在海域的优势种或常见种,不会给其它种类带来伤害;技术可行指放流品种是子一代或子二代苗种,在人工养殖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我国的增殖放流工作最早于上世纪70 年代开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天然水域中渔业资源及生物种群数量的恢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首先在黄海、渤海等水域开展,随后逐步延伸到了沿海,以及内陆水域。放流物种主要是具有公有性特征、以洄游性鱼类为重点的游泳动物。包括主要经济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地方特有物种。

  三疣梭子蟹和中国对虾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也是目前甲壳类增殖放流的主要对象。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少量生活在东海北部和南海珠江口附近,是一种暖水性、进行长距离洄游的大型虾类。其经济价值非常高,曾经是黄、渤海虾流网和底拖网的主要捕捞对象和支柱产业。对虾放流要选择适宜的时间和地点,尽量避开敌害生物大量发生的季节,并与自然海域野生种群的生长期分开。

  海上风电场

  近些年,全球变暖、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各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趋增加。目前,海上风电是海洋新能源发展的标杆和重点领域。我国大陆有1.8万多千米的海岸线,海上风电的发展前景巨大,如果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好海上风电,我国在非化石能源上的安全性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河北省唐山菩提岛海上风电场300兆瓦示范工程 就是我国开发利用海上风电,发展海洋新能源的重要举措。此工程于2011年5月获得国家能源局立项批准,于2016年5月正式开工。2019年12月24日,工程实现海上升压站带电;2019年12月25日,实现首台风机并网;2020年6月15日,实现全部风机并网。

  唐山菩提岛海上风电场是河北省第一个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也是北方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由河北建投负责投资建设。项目装机总容量300兆瓦,共安装75台单机容量为4兆瓦的风电机组,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上网发电量7.6亿千瓦时,可满足约5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这一工程符合我国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和方向,具有明显的节能和环境效益,一方面 可以为京津冀区域提供清洁能源,对改善环境起到一定作用。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为电网节约标煤约24.35万t,可相应地减少燃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硫4193.56吨,一氧化碳56.8吨,氮氧化合物3965.1吨,碳氢化合物23吨,烟尘2240.47吨,减轻排放温室效应性气体二氧化碳62.44万吨,灰渣59470.78吨,此外还可节约用水224171.8吨,减少相应的水力排灰废水和温排水等对水环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提高了海洋总体利用率,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土建材料在当地采购,有利于当地劳动力市场和建材市场的繁荣,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增加就业机会,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Copyright 2015-2022 碳排放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7718号-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