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积极推进碳中和的方法?
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将加速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产能布局,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的出台还将有利于推动企业之间合作,兼并重组等,提升区域产业集中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积极推进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水泥行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碳排放巨头之一?
在全球经济体实现工业化发展,逐步完成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钢铁和水泥就被普遍运用在建筑和制造领域,水泥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
水泥在城市化建设中被广泛使用,在地球上的消费量仅次于人类对水资源的消费量,也是当下全球碳排放量的一大源头。
水泥最早的使用记录是在800多年前,那时候叙利亚和约旦地区的普通居民,用水泥这种材料来制造地板和地下蓄水池,但在农业经济年代,水泥的用途并不大。
水泥在18到19世纪才开始变成一个具体的商业产品,当时的一个工程师和水泥制造商尝试了不同的水泥配方,制作了广泛运用水泥行业的产品,叫做波特兰水泥。
水泥地产量和消费量进入高速增长期是在二战之后,世界秩序恢复稳定,全球各大经济体都开始了城市化发展,而水泥成本低廉,制造工艺简单且坚固耐用,逐渐成为了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建筑用材之一。
科学高效利用水泥 通过法规推进减少高碳产品消费量
国家已提出限制粗纲产量,预计政府将出台限制(削减)水泥熟料量或高碳产品受让碳指标的措施。如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预测:“企业不要乐观地认为可以通过购买碳指标增加产量,未来可供交易的指标有限,碳价格到时可能会超过水泥价格。对于产能严重过剩的水泥行业,要么减产,要么改造,要么退出,这是大趋势” 。
比尔盖茨曾表示,中国3年的水泥消费量相当于19世纪水泥发明以来美国历年的消费总量,这是最让人惊叹的统计数字,美国也建了胡佛大坝、大桥、高速公路等大工程。我国人口众多,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但近十几年来,我国人均收入远低于发达国家,但人均年水泥消费量约达1.67吨,远远超过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速发展时期人均年耗0.70吨左右的水平。由此也可分析预测,我国未来人均水泥需求量会有很大幅度下降。
造成我国水泥消费量过高的主要原因:浪费与过度消费十分严重,使用水泥不科学;规划及长远观念淡薄、住房及公路等工程设计与实际寿命短(城市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住房基本要拆除重建,农村住房十几年即拆除重建现象很普遍,公路等设施翻建及维修量大),以及机制体制与传统习惯势力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