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碳排放的措施包括那些方面呢?
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后仍将持续增加。尽管中国的碳排放总量仍在增长,但排放增速自2005年以来已“稳步下降”了大约30%,2014 年增速甚至放缓至接近于零,并且中国的发电厂平均能源使用效率也处在世界领先水平。
减少碳排放有哪些措施?
碳排放一般指温室气体排放,造成温室效应,升高全球温度。地球本身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向外层空间辐射热量,其热辐射主要是3 ~ 30 m的长波红外线。这种长波辐射进入大气时,很容易被一些分子量大、极性强的气体分子吸收。由于红外线的能量较低,不足以破坏分子键能,所以气体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没有化学反应,只是阻止热量从地球逸出,相当于地球和外层空间之间的一个绝缘层,即“温室”的作用。大气中的一些微量组分对地球长波辐射的吸收使热量保持在地面附近,从而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为什么要减少碳排放
因为中国的能源来源主要依靠煤炭,而其他国家石油、煤炭、天然气三者较为均衡。同样的热值燃烧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碳要多出很多。
减少碳排放:节能、淘汰高能耗行业、发展新能源。
由于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近百年来地球气温上升超过了以前千年的水平,气温上升,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生存问题,威胁低海拔地区安全,对气候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我国工艺水平不高,生产能耗高,联合国要求我国尽快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如何减少碳排放?
1、采取主要包括清洁能源替代技术、可再生能源替代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替代技术积极应对。
2、通过降低能耗来提高能效和减少CO2排放,将采用清洁生产和其他技术来提高能源效率,特别是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将在未来15年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效技术不仅可以通过技术转让发挥更大的潜力,还可以降低能源利用率、减少排放、提高成本效益。
在农业上,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减少肥料消耗对减少CO2排放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3、利用税收等财政金融政策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技术改造进程,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
4、利用植树造林、林地恢复、高产森林经营、采伐管理、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等陆地生态系统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可以减少碳排放,增加森林碳汇。
5、减少人类消费中的碳排放。在不降低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居民生活能源有巨大的节约空间,仅住宅、汽车、摩托车和家用电器的节能就可以节约占2002年居民生活行为能耗的11.0%的2176.3万吨标准煤,相当于每年减少CO2排放量1628.8吨碳。
各种能源在政府规制下通过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优胜劣汰
经济低碳发展之路应该建立在政府规制下技术进步和市场选择的基础之上。
碳排放具有很强的“负面外部性”,是一个公共品领域的问题,需要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管理功能。政府可以开征碳税,实施总量控制制度并根据一定的规则将碳排放配额分配给每个纳入碳减排的企业,积极支持新能源相关技术的研发,扶植新能源企业等。
在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能源价格已经包含碳排放污染成本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竞争推动技术进步,各种能源将由于技术进步程度的不同而在成本变化上有所差异,市场会自行选择合适的能源供应体系,优胜劣汰,而不宜人为地去限制或鼓励某一种能源的发展。
实际上,在各种能源应用场景,市场个体时刻在边际上做出选择,自然会选择最有效率的能源,市场竞争促进技术的更新迭代,各种能源向更加安全、更加低碳的方向演进。比如,假如储能技术获得突破,光电和风电优势巨大;假如核电安全技术获得突破,核电将有长足的发展。
碳排放来源及控制
人类活动造成的碳排放是温室气体剧增的主要因素!人类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其他工业生产。煤炭、天然气、石油、水泥在1960~2012 年间的累计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依次为39.2%、
17.2%、40.5%、3.1%。2012 年的比例依次为42.8%、19.0%、33.0%、5.2%。近十多年来,由于煤炭使用量快速增长,来自于煤炭的排放也快速增长。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化石燃料能源生产和利用的排放占温室气体排放2/3,减少碳排放的根本出路是减少石化燃料消耗!而能源又是经济增长基础。既要确保世界经济增长和能源安全,解决70 多亿人的衣食住行,又要顾及各国不同国情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所有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也都面临两难境地,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应对、减缓气候变化。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如果减少碳排放,就意味着它们要承担经济放缓甚至停滞的巨大成本。这无论从现实和道义上都讲不通。对于中国特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采取较积极的能源政策,包括提高可再生能源和油气等清洁能源的比例,到了2020 年我国煤炭消费仍占约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