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碳税时机尚不成熟,政府力推碳交易市场
据了解,在碳排放问题上,财政部也曾讨论过征收碳税,但由于非常复杂且涉及的面极广,目前只是探讨和研究阶段,何时出台还没有时间表。
碳排放交易作为一种运用市场化机制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不仅有利于将节能减排的压力传导到企业,促进企业选择低成本减排路径,这也利于推动上海市“碳服务”关联产业和碳交易市场发展,为全国开展碳排放交易先行先试、积累经验。
眼下被政府推崇的碳排放交易主要是指,政府将碳排放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并在一定的规则下向其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额,排放单位可以通过市场购入或售出其相对实际排放不足或多余的配额以履行碳排放控制责任。
有预测称,2013年是中国碳市场的启动之年,未来通过7省市试点,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碳排放权交易第二大市场,覆盖7亿吨碳排放。
根据上海市发改委昨日发布的消息,参与上海首次碳排放交易试点的企业共191家,主要为钢铁、化工、电力等工业行业,以及宾馆、商场、港口、机场、航空等非工业行业。昨日开市的上海碳排放交易市场的2013年配额(SHEA13)、2014年配额(SHEA14)、2015年配额(SHEA15)分别于昨日启动后成交,申能外高桥第三发电厂、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碳排放“大户”参与了开市首日的配额的购买。
不过,有专家指出,有关配额的透明与均衡分配,企业的积极参与配合,尤其是相关立法的建立完善是未来碳排放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难题。
碳交易现在初级阶段,至于未来前景如何,个人认为还是有待政府对节能减排的决心,如果政府采取严厉的措施,碳排放的空间就会受到限制,指标配额就会随着变得更有价值。由于碳排放问题是关注的生存问题,迫使政府必然要采取强有力手段,因此未来碳排放交易市场前景还是比较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