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数字化、产业化对实现“双碳”减排目标有何帮助?
立足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推进环保数字产业化发展成为促进数字经济与环保产业深度融合的内在驱动力。数字产业化方兴未艾,数字产业化在创新新模式、催生新业态、开辟新市场、激发新需求方面起重要作用。
研究环保数字产业化模式,厘清模式实现机制,重组优化各项要素配置,提高环保数字产业化模式运行效率,成为推动环保数字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因此,研究环保数字产业化模式对促进环保数字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环保数字产业化的意义
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目标,该“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经济学界与能源、工业等多领域交互融合。
因此,“双碳”目标为环保数字产业化发展迎来了新机遇,促进了数字经济与环保产业深度融合,也进一步推动了环保数字产业化的进程。一是环保数字产业化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助推作用。
经过多年的环境治理,生态环境获得明显改善,环保产业也在环境治理中得到成长。但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资源能源约束趋紧以及环境质量要求持续提高等一系列压力。
“双碳”目标指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壮大环保产业,助推环保数字产业的形成与发展起关键性作用。
同时,环保数字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也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贡献,相较于“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碳减排效应更加显著。“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绿色发展。
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生态环保任重道远!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带动经济增长和应对环境问题的双重功能,是支撑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动能,必将深度融入数字经济大趋势,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二是环保数字产业化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大趋势要求。数字经济以现代信息网络为载体,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生产要素,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
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我国正在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数字化变革。数据已成为连接创新、激活资金、培育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以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正加快部署建设,数字生产力逐渐形成。
包括数字产业化在内的数字经济已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转型发展的主抓手,发展环保数字产业化对落实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鼓励企业开放搜索、电商、社交等数据,发展第三方大数据服务产业。
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积极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产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绿色发展体系。
二、数字产业化的内涵与特征
数字产业化的产生与发展并非偶然,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尤其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结果。数字产业化是产业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完全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符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是今后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具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和理论基础。
数字产业化是作用于数据,通过数字技术不断研发数字产品并广泛地市场化应用,推动数字产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创新频率高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技术支撑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数字产业化与传统产业领域的创新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创新频率是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
颠覆性技术带来了主流客户所忽视的价值主张。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是数字产业化的重要驱动力。
数字产业拥有颠覆性数字技术,是当前需要深入挖掘的颠覆性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数字产业化呈现创新频率高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传统产业的技术相对较为成熟,技术突变少,新技术与原技术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和演进上的连续性。
当颠覆性技术出现并成为传统行业的主导技术,会进入较长时间的技术稳定期。而在数字产业化中,持续不断地有新数字技术成熟并进入产业化阶段,形成新产品、新服务或新的商业模式,因此数字产业化具备创新频率高的特征。
规模范围广泛数字产业化离不开数字技术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数字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具备代表性的通用目的技术。
通用目的技术具备应用广泛性、技术改进持续性以及在应用领域促进创新等特征,不仅能在各个行业以及领域中应用广泛,也会带动各行业产生颠覆性变革,例如在产品形态、业务流程、产业业态、商业模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以及治理机制等多个方面。
同时,数字产业化涉及的规模范围较为广泛,数字产业化的发展为企业提供创新动力,助力企业形成跨界竞争,从而促进全行业良性发展。例如,近年来手机短信发送量大幅度减少,不是由于其他运营商的强势竞争,而是由于数字产业化的发展让微信平台取代了短信的位置,成为更为便捷的日常沟通方式。
方便面销量的减少也不是因为其竞争对手抢占市场,而是蓬勃发展的数字产业衍生出了一系列外卖平台产业(美团、饿了么等),能够更加便捷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用餐需求。数字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使技术、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更为多元化,涉及的规模范围更为广泛。
专业化平台经济超速成长在数字产业化的不断推动下,大数据数字平台产业快速发展,平台经济成为新型生产组织形态。
平台的专业化体现在平台拥有强大的中介作用,平台将不同用户聚集在一起,并为用户活动提供基础设施,平台是一种将两个或者更多个相互独立的团体以供应的方式联通起来,实现外部供应商和顾客间价值创造的商业模式。
平台将用户和产品服务供应商连接起来,为用户和供应商提供信息交流和产品交易的空间,是一种典型的双边市场。网购领域中的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以及社交领域中的微信、QQ、抖音、快手等都是典型的专业化平台。
此外,越来越多的产品或项目的开发、生产和维护是通过利用大数据数字专业化平台产业将消费者信息搜集起来,推动社会化生产模式的形成,例如以维基百科为代表的众包模式、开源社区以及慕课等。由此可见,专业化平台经济已经成为数字经济领域中具备良好发展优势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
三、数字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
提升数字技术应用水平是数字产业化的主要效应之一。数字技术作为通用目的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治理等多方面赋能。
数字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和数字技术深度应用两个方面。
第一,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方面。数字产业化将各行业的数据信息作为价值性生产要素,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将数据智能输出至各行各业,例如在地震预警、应急管理、污染监测、在线教育以及远程医疗等众多领域,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拓宽数字技术应用范围的同时,也为各个行业和社会创造新的价值。
第二,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即数字技术深度应用方面。数字产业化推动数字技术深入发展,无论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深度应用,还是在工业生产以及流通贸易等领域中的技术赋能,数字技术能助力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有力帮助企业提质增效,促进人、机、物的深度互联,全要素、全产业链的全面链接,进而催生更多的数字技术全新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数字产业化的发展,形成良性发展循环。四、推动数字产业全面发展
产业经济发展需要遵循科技进步、土地、劳动力与产业动态变化之间的规律,涉及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多方面问题。数字产业化以其创新频率高、规模范围广泛以及专业化平台经济超速成长等特点,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数字产业化有助于优化产业组织。传统的产业组织是链式的,遵循流水线生产的“标准化产品+集中生产”模式。然而,数字产业化具有专业化平台经济超速增长的特点,从而催生了位于生态链顶端的生产企业——平台经济。
此外,基于数字产业化创新频率高、规模大的特点,数字产业化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促进众多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行业组织和企业成长路径发生质的变化,企业的生产方式逐渐从“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转变为“个性化定制+分布式生产”,产业组织模式转变为更高级的专业化协作。
其次,数字产业化有助于提升产业层级。一个国家的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决定了其承担的分工任务,也决定了其对相关产业的控制力。数字产业化具有创新频率高、规模范围广泛以及专业化平台经济超速成长等优势,能够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加速数字产业与传统企业的渗透融合,有助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也有助于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层级提升、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位阶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数字产业化规模的不断扩大,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数字技术以及数据算法在三大产业的应用中不断扩展,催生了智慧农业、智能制造业和智慧服务业,传统产业有了数字技术支撑、数据支持和算法赋能,产品设计和目标市场更加精准,协同生产、产品投递和售后支持更有效率,产业整体更具知识性和技术性,产业层级得到提升。
总结
数字产业化有助于提升数字产业的竞争力。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一国产业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技术创新、产业资源、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以及产业政策,数字产业化提供了数字技术供给,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数字产品的供需对接,释放了潜在消费,有利于提升数字产业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