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交易的普及影响石油市场
目前国际上越来越普及的碳排放交易,也将影响神华煤制油的盈利前景。
据专业人士预测,如果国际碳排放交易价从当前的10美元/吨提高到50美元/吨,煤制油的成本将提升30%以上。
技术与资源掣肘
“我们目前最关注的还是技术的稳定性,实现出油不难,难的是在大规模商业运作中实现稳定出油。”神华集团内部人士对记者说。
设备和技术的稳定,同样直接关系着煤制油项目的成本和利润。据本报记者了解,煤制油生产线一旦投入大规模商业化运作,如果发生运行故障造成停车一次,就会造成少则千万多则上亿元的损失。
神华提供的信息显示,神华直接液化第十周期开车运行于2011 年9 月10 日,连续稳定运行4441 小时,装置平均负荷达88.97%。与前几次运行周期相比,稳定性有所增强。
“经过两年的运转,设备磨损,以及加热炉结焦、煤制氢差压大这些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但依然没有全部得以解决。”一位曾到神华煤制油基地参观的业内专家说。
目前全球范围,南非沙索(Sasol)公司是唯一将煤制油技术进行大规模商用的企业。而沙索为煤间接液化技术的成熟付出了几十年的代价。神华作为全球第一个煤直接液化项目,所碰到的困境不比煤间
接液化项目少。
追溯起来,加上在上海的小规模试验,神华的直接煤制油技术在机器上已经运转了超过7年。
2004年12月16日至17日,神华煤制油项目在上海第一次投煤试运转,24小时后便停机。
在经过一番改造升级后,2005年10月29日进行了第二次投煤试验,十几个小时后,产出柴油29吨,这也是神华煤制油项目的第一次完整运行。
2006年9月5日至2007年1月20日,神华进行了为期138天的第三次投煤试运行,实际油收率超过56%,初步达到设计效果。
2007年底,神华100万吨直接液化煤制油示范项目在鄂尔多斯正式建成。
2008年4月29日,神华的煤制油项目开车试运行,在50%的低负荷运行状况下,不到7个小时就发生故障。
此后的5月5日,在排除部分设备缺陷和调整工艺之后,二次开车虽然成功运行了100小时左右,生产出了煤制油生产中极其重要的氢气,但同时也出现了平衡阀和蒸汽阀异常的问题。
此外,在几次开车试运行中,还曾出现过备煤漏斗煤粉输送泄漏等问题。
“这两年主要是不断调试设备和工艺,去年实际开工率在80%左右。”神华煤制油分公司人士对记者说,与厂家协商对设备进行改进也仍在不断磨合中。
在神华人士看来,除技术问题之外,水资源的问题,已成为影响神华煤制油大规模商业化最大的掣肘。
在内蒙古、宁夏等富煤地区,随着工业化的大步迈进,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已日益突出,而煤制油需要大量水源。
“现在向上面要项目、要资金都不难,要水才是最难的。”内蒙古水利厅水资源管理处一位官员坦言。
“如果水资源的问题不解决,神华的煤制油就无法大规模铺开,这是我们最担心的。”神华人士说。
相关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