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深圳近600人成为“买碳翁”投资炒碳赚钱

作者:曾 玉 发布时间:2022-09-26 12:41:24

导读:"   过去一周,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均价为70.26元,涨幅0.23%,成交85690吨,交易金额为6020848.33元。这个价格与去年6月18日刚开盘时的28元相比,翻了几倍,期间还曾出现过130元的高价。 "

  过去一周,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均价为70.26元,涨幅0.23%,成交85690吨,交易金额为6020848.33元。这个价格与去年6月18日刚开盘时的28元相比,翻了几倍,期间还曾出现过130元的高价。从过去几周的碳价格来看,目前深圳的碳价格基本在70元左右徘徊。

  冲着前期一路上涨的碳价格,深圳已有个人投资者开始涉足碳市场。据统计,深圳目前参与碳市场交易的个人投资者已有543人。

  对于一个新兴的交易市场,大多数市民对碳交易市场感到陌生,对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都基本不了解。然而,作为首个开放个人投资者的碳交易市场,深圳的碳交易市场却被个人投资者“搅热”。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方面透露,深圳第二笔碳交易就是由个人投资者成交的,以每吨35元的价格成交了1000吨。“虽不是主力军,但对深圳碳交易市场的投资价值和活跃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副总裁葛兴安表示。

  市场容量小,可流动性强

  所谓碳交易,即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配额的交易,政府每年会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发放一定数量的碳排放配额,企业要在履约期到来时向政府上交已经使用的配额,而结余的配额则可留作下年使用或者在交易市场上出售,由此形成了碳交易市场。

  据了解,深圳于去年6月18日率先启动碳排放交易市场,紧接着的11月、12月和今年的4月和6月分别是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和重庆先后启动,全国范围内共有五市两省启动了碳排放交易市场,整体覆盖碳排放量超过12亿吨,且容量呈现增长趋势。“现在只是刚开始试点,市场发展会向好的。”葛兴安表示。

  相对于全国其他试点而言,深圳的碳容量配额是最小的,一年只有3000万吨,这意味着深圳碳市场可交易的量比较小。“量虽小,可我们的流动性却是最好的。”葛兴安告诉记者,深圳碳交易市场从去年启动以来,直到今年2、3月份交易量都保持第一,交易频率和活跃度很强,市场价格和价格波动的曲线也是最有吸引力的。“相较于其他几个试点,深圳的碳交易市场市场化程度最高。”(易碳家期刊)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已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开户的控排单位达635家、建筑物业主为197家。另外,市场内活跃的机构投资者达6家,个人投资者543人,成交单价在28—143元/吨区间波动,价格一直处于稳步上涨态势,现阶段基本稳定在60—90元/吨之间。另据悉,截至2014年5月30日,深圳碳市场共成交超38万吨,总成交额为2744万元,占全国成交额的19%,成为全国交易量最大的碳市场。

  个人投资者活跃初期碳交易市场

  类似于股票交易,个人参与碳交易也有着相似的基本程序。首先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开户,或是通过经纪会员开户;然后个人下载一个交易系统的客户端,输入密码就可以选择产品。在客户端上还可以看到当天的报价、挂单情况以及市场行情。“交易的东西都是虚拟的配额,这些配额来自于企业的出售,这些配额是电子化的数据,均存在发改委主管的注册登记部里。”

  目前深圳支持的开户行为建行、浦发、兴业、中行。从入场成本来看,深圳通过交易所开户的个人会员需一次性缴纳入会费2000元和首年年费10000元,通过经济会员开户则免除相应费用,只需缴纳交易佣金。而交易费用上,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的收费标准为交易经收费双向收取6‰,竞价手续费双向收取5‰,此外对通过经纪会员参与的个人收取3‰的交易佣金。

  而与股市最大的差别在于,参与碳交易投资需要对个人进行风险评估。据易碳家了解到,个人风险评估包含三方面:第一,个人投资经验的评估;第二,个人资金实力的考量;第三,个人对碳市场的认知度,而个人对碳市场的认知尤为重要。“我们卖的是二氧化碳,不是煤炭,卖的是配额,不是实物。”葛兴安表示,个人炒股只需要关注单个企业的运营情况,但投资碳市场却需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个人投资者在推动试点市场的早期交易上尤为重要。据悉,由于碳交易市场是新兴市场,企业也没有参与这方面市场的经验,深圳碳排放交易市场在启动初期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遭遇“冷门”,一直没有产生交易,最终是由个人投资者来促成交易。

  最典型的例子是一位名叫史成来的80后个人投资者,成为深圳碳交易获利第一人。据悉,史成来在去年7月以30万元买了7000吨碳排放配额,9月以均价65元挂单卖出5200吨配额,获利10万元后停止出售,并把没卖完的1800吨碳排放配额捐出去,目的是为了支持深圳碳减排。根据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的统计,深圳2013年上半年有一半以上的成交来自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

  “我们非常感激个人投资者对活跃市场所发挥的作用。”葛兴安表示,个人投资者对深圳碳市场的初期起到了催化作用,交易所启动后的第二笔交易都是由个人投资者成交的,随后也陆续有人跟着入市。但随着管控单位参与市场的意识越来越强,个人投资的比重下降,目前约占20%。

  风险来自宏观环境的变化

  据介绍,碳市场的投资受宏观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环境、市场能源价格、天气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这个市场。”葛兴安告诉记者,如果个人投资者不是非常有经验,对宏观因素关注度不高,风险就有可能很大。“个人投资者关注的领域要很广泛,入国家进出口产业情况、国内煤炭市场、石油进口紧张与否等。”其次,碳交易的配额具有周期性,每年都会变化,交易价格由市场的整体供求关系来决定。

  此外,参与碳市场交易的管控单位的信息披露不完全或不及时也会给交易市场带来风险。然而,管控单位信息披露的问题却是国际性难题。“企业碳信息披露到什么程度,国际上没有公认和接受的标准。”葛兴安告诉记者,欧盟的碳市场已经有9年的发展历史,但在碳信息的披露方面还仅仅停留在由政府披露每家企业获得的免费配额的数量上,而企业自己是否披露总的碳排放量,是每年还是每季度披露,这都是由企业自己决定。企业会把其碳排放的信息作为商业机密的一种,政府也没有权利强制要求企业披露该信息,政府若要强制要求其披露,首先要获得法律授权。“市场的信息披露的确不是很充分。”(易碳家期刊)

  然而,深圳碳市场在这方面已经有了突破,“目前全球碳交易所都是要求企业每年一次向政府上报碳排放数据,但深圳是要求企业每个季度报一次,这为以后的信息公开透明打下基础,已经被写进政府规章里。”葛兴安认为,至于信息披露到何种程度,还是需要政府和企业之间进行协商。

  深圳碳市场将引进境外投资者

  谁在碳交易过程中获利?葛兴安表示,这是一个多赢格局。首先,参与交易的管控单位可以出售剩余配额,肯定能获取经济效益,而在此之前节能减排做得再好也换不来经济效益;其次,对于买方来说,表面上是付出了成本,实际上是以低成本取代了高投入,“如果企业完成不了政府给它的指标,就要在节能排中的设备技术投入成本会更高。相对而言,买碳排放配额的成本会更低一些。”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通过这样的交易手段来控制每个生产单位的碳排放量无疑会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数据统计,自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启动以来,深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基期下降了370万吨,下降率约为11%。

  鉴于这种多赢的局面,葛兴安对深圳碳交易市场的前景非常看好。“深圳的碳交易市场发展与深圳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一样的,要起到开创引领示范的作用,给全国其他试点做榜样,目前湖北、天津、广东都在效仿深圳,市场对个人投资者开放。”

  由于深圳的行政区划较小,配额总量也小,要发展好深圳的碳交易市场就需要在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上下功夫。葛兴安介绍,深圳碳交易市场将积极引进境外投资者,引进国外做碳交易的大投资商。其次,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今年将会开发更多的创新的品种,这些创新的产品将会有效帮助企业化解风险。此外,一个成熟的交易市场需要引进第三方代理,深圳排交所方面也会在代理交易上寻找突破。

  葛兴安说,深圳许多工业类的企业缺乏交易的技能和经验,同时也没有交易的强烈欲望,而且觉得管理难度很大,希望有机构帮助他们减轻这方面的压力。因此,一系列的创新举措都旨在提高整个深圳碳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同时减轻管控单位在管理自身的碳资产和碳风险中的工作压力。

Copyright 2015-2022 碳排放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7718号-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