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生态环境部:全国碳市场首批纳入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确定

作者:王 石 发布时间:2022-09-26 12:23:11

导读:"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职能由国家发改委划转到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后,环境部于9月5日上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气候变化会议——发电行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动员部署会。  "

生态环境部:全国碳市场首批纳入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确定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职能由国家发改委划转到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后,环境部于9月5日上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气候变化会议——发电行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动员部署会。

  去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印发,全国碳交易体系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在此之前,2011年,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7个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在动员部署会上表示,截至目前,7个试点碳市场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成交量突破2.5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超过55亿元。

  庄国泰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建立完善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推动出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适时发布企业排放报告管理办法、市场交易管理办法、核查机构管理办法等重要配套管理制度。根据机构改革实际,对已出台但不宜继续使用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修订,让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进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改革,创造条件,尽早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纳入全国碳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对林业碳汇等领域的支持作用。加大与相关政策的统筹协调力度,努力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统领性政策工具,避免使用重复性政策工具。

  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和数据直报系统作为全国碳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全国碳市场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下一步要对碳排放数据报送系统进行优化完善,对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运行方案抓紧优化评估,结合工作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后推进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研究提出组建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管理机构的相关方案,确保全国碳市场基础设施安全稳定启动和运行。

  推动重点单位碳排放报告、核查和配额管理。督促指导各地全面完成2016-2017年度重点排放单位历史碳排放数据的报送、核算与核查,以及制定监测计划有关工作,加强第三方核查机构培育和管理工作力度,对各地方提交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校准,提高数据质量。在深入开展调研并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发布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技术指南,组织开展发电行业配额试算工作。梳理确定首批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

  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和机构改革完成后,强化相关主体能力建设面临大量的工作任务。为此,我们将对地方主管部门、重点排放单位、第三方核查机构等开展大规模培训。针对职能转隶后的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队伍,我们将着力加强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碳市场队伍和能力建设,及时开展相关培训,使其尽快熟悉碳市场建设相关业务。我们鼓励地方、行业协会和中央企业集团主动发挥作用,利用各自专业优势广泛开展能力建设,为碳市场的顺利运行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发电行业是率先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突破口。动员部署会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于当天下午开始,组织为期一天半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电行业)培训会。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在培训会上称,发电行业承担着全国碳市场建设突破口的重要责任,要积极地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适应碳市场启动或者变化的要求。

  他还强调,建设全国碳市场,不是要搞一个新的金融市场,不要过度地放大碳交易的金融属性。特别是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单位,不要带着过去做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时期那种思维来看待,也不要把碳市场与股票市场做简单的类同。

Copyright 2015-2022 碳排放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7718号-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