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价产品碳足迹方面如何运用生 命周期评价方法?
在评价产品碳足迹方面如何运用生 命周期评价方法?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计算碳足迹的步骤:1) 建立商品生命周期流程——界定产品生命 周期所有程序;2) 评估边界及重要水平一-确定产品类别进 行高阶计算;3) 收集数据信息——包括产品生命周期所有 数据和排放量;4) 计算碳足迹——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碳足 迹计算;5) 不确定性分析——评估碳足迹计算结果的 准确性。
运用生命周期理论估算碳足迹的方法可划分为 两种:基于过程分析的自下而上的方法以及基于环 境投人产出的自上而下的方法。过程分析(PA)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它描述 了产品从生产到消亡整个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过程分析(PA-LCA)的自下而上的 特性使得该方法会受到系统边界问题的困扰。
如果其用于碳足迹评估,我们需要定义合适的系统边界 来减小计算误差。在估算政府、家庭或者企业碳足迹时,运用该方法会很麻烦。
即使我们可以根据生 命周期将评估对象划分为不同阶段,但计算结果却纷繁多杂,因为这个过程需要将个别产品的集合假 设为一个更大的产品群,并且不同数据之间通常是不连续的。
环境投人产出分析(EIO)提供一个自上而下的 计算碳足迹的方法。
投人产出表是经济核算表,其提供了部门所有的经济活动。由于该方法综合了连 续的环境数据,可用于评估综合的结构性组织的碳足迹,其可将整个经济系统作为系统边界,这种整体 性来源于详细的数据。环境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如果模型选择合适,在计算过程中可以 节省时间和人力。
可以说,投人产出分析在宏观和微观系统碳足迹的计算都具有优势。工业、商业、大 的产品群、家庭、政府以及社会经济组织的平均公民碳足迹都可通过投人产出分析计算出来。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常识中碳足迹评
碳足迹评价包括以下程序:(1) 选择产品。企业进行产品的碳足迹评价分析,首先需要选 择产品,应考虑以下因素:哪些产品可能产生最大的 温室气体减排?哪些与公司的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最为相关?从竞争的角度看哪些产品最重要?哪些品 牌/产品最具有减排和市场营销的潜力?供应商是 否愿意参与?碳足迹分析可能对关键的利益相关方 产生什么影响?有多少时间和资源可用于碳足迹分析?(2) 确定功能单位。
在选择产品后,最重要的事情是确定功能单位。 一个功能单位实际上是反映了产品被最终用户实际 消费的方式。如250 mL的软饮料,1 000 h的灯光 照明,一个晚上的酒店住宿等等。为了进行计算,功能单位可以被认为是某一特定产品的一个有意义的 数量。
在确定功能单位时,一定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客户认为他们所购买的是什么?什么数量的服 务具有代表性?公司想用什么来进行碳足迹比较?客户可能想用什么来进行比较?(3) 供应商的参与。产品的碳足迹评价在数据收集时要考虑很多相 关的碳信息?如谁是主要的供应商、零售商、废物管 理公司等,它们可以提供什么信息?它们如何愿意或支持该项目,如对于要求他们提供的信息是否存 在商业敏感性?谁将为这种关系承担责任?(4) 绘制过程图。
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种类不同,有两种碳足迹评 价模式,一种是从企业到客户(B2C)评价:包括从原 材料,通过制造、分销和零售,到客户使用,以及最终处置或再生利用整个过程的排放。另一种是从企业 到企业(B2B)评价:B2B的碳足迹停留在该产品被 提供给另一个制造商的节点上。
即只包括从原材料生产直到到达一个新的组织(包括分销和运输到客 户所在地)产生的碳排放,而不包括额外的生产步骤、最终产品的分销、零售、消费者使用以及处置/再 生利用产生的碳排放。(5) 确定系统边界。
确定系统边界就是要确定产品碳足迹评价的范 围,即哪些生命周期阶段应该包含在评价范围内,哪 些输入和输出应该包含在评价范围内。在确定系统边界时应遵循将产品单元中所有的实质性排放包含 在内的总体原则。
而对于边界内非实质性排放源 (不足碳足迹总量的1%)、输人过程的人力、消费者 到零售点的交通和动物提供的运输不予考虑。确定系统边界的同时,应在估值和预测确定各 个排放源的实质性后,对所有实质性的排放源根据 其排放量的大小确定一个优先次序,对那些排放量大的源要重点关注。
(6) 数据的收集。为了计算产品的碳足迹,必须考虑活动水平数 据、排放因子数据和全球变暖潜能(GWP)值。活动 水平数据是指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的量化数据 (包括物质的输人、输出,能量使用,交通等方面);排 放因子数据是指单位活动水平数据排放的温室气体 数量,利用排放因子数据,可以将活动水平数据转化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如:电力的排放因子可表示为 C02 eAkW ? h),燃油的排放因子可表示为C02e/ L燃料;GWP值是将单位质量的某种温室气体 (GHG)在给定时间段内辐射强度的影响与等量二 氧化碳辐射强度影响相关联的系数,如CH4 (甲烷) 的GWP值是21。
(7) 碳足迹的计算。产品的碳足迹为所有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与 其排放因子乘积之和。排放源排放源 2:AD2XEF2=C2排放源=其中:AD—活动水平数据,单位为质量、体 积或能量单位等;E——排放因子,每个功能单位 的C02当量;C——碳足迹,每个产品系统中的 C02当量总数。
(8) 分配问题。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有共生产品的情况下,必须对GHG的排放进行分配。在对副产品进行GHG 排放分配时应按如下顺序使用分配方法:1) 将生产过程细分为若干子过程,每个子过程 只有一项输出,然后根据质量输人或能量输人的比例对各个子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分配。
2) ,如果上述分配方法不可行,则该过程产生的 GHG排放应按共生产品的经济价值比例在共生产 品之间进行分配。(9) 不确定性分析。进行产品碳足迹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可使产品 间的比较结果及使决策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判定数 据收集的重点和非重点是否准确;以及可以更好地认识碳足迹模型;如果通报结果,不确定性分析还可 向内部和外部读者提供有关碳足迹的确凿性信息。
通常不确定性来自供应链中某些数据的缺失和数据 质量存在问题,如:不是特定的数据、数据来源不可靠等等。(10) 编写报告。产品/服务碳足迹评价报告内容包括碳足迹评 价结果外,还包括如下内容:产品介绍,系统边界,运 行边界,内部数据收集系统说明,假定、排除及解释, 其他支持信息(方法学、温室气体排放种类、不确定 性分析和联系人等)。
碳足迹评价报告要求尽量确 保完整性、一致性、相关性和透明性。
碳足迹衡量的是什么?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是何时成立
我国的国防力量 我国的国防力量主要为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人民解放军分为四大军种,分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即战略导弹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驻防特点分为七大军区,分别为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兰州军区,成都军区,广州军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成立于1983年4月5日。武装警察部队是担负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任务的部队,受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双重领导。
武警部队是一支多警种的部队,编制复杂,装备特殊,所担负的任务又十分繁杂,组成部队有: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森林部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部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消防部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边防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内卫部队和机动师。
就内卫部队而言,就分为警卫,守卫,守护,看押,看守,护卫,城市巡逻等。 一旦战时,武警部队可担负国土防御部队的任务。 中国海军 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海军现役兵力共30万人,其中包括海军航空兵2。
5万人,海军岸防部队2。5万人,海军陆战队4万人。海军的指挥机构是海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海军作战单位为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以及海军航空兵和海防部队。 中国海军陆战队 海军陆战队是海军的一个独立兵种,它是一支诸兵种合成的能实施快速登陆和担负海岸、海岛防御或支援任务的两栖作战部队,是应付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的拳头,又是联合进攻行动的“尖刀”,在现代战争中举足轻重。
中国海军陆战队自1953年组建陆战第1团,1980年5月成立陆战第1旅以来,目前已发展成由两栖侦察兵、陆战步兵、装甲坦克兵、炮兵、导弹兵、空降兵、防化兵、通信兵、工程兵等诸兵种合成的能快速反应的两栖作战力量。
中国海军航空兵 海军航空兵是在海洋上空执行作战任务的海军兵种,按照起降基地的不同,分为岸基航空兵和舰载航空兵。中国海军航空兵自1952年6月组建第一个航空师以来,已由单一的航空兵发展成为包括飞行、雷达、高炮、技术侦察等部队在内的多种作战力量。
中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 水面舰艇部队是在水面遂行作战任务的海军兵种,亦称水面部队或水面兵力,是海军的主要作战力量。中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自1949年11月成立华东海军第1、第2舰艇大队以来,现已发展成为包括驱逐舰、护卫舰、导弹艇、鱼雷快艇、猎潜艇、布雷舰、扫雷舰、登陆舰等战斗舰艇部队和各种勤务舰船部队在内的多种海上力量。
中国海军潜艇部队 潜艇部队是在水下遂行作战任务的海军兵种,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较强的突击力,能长期在水下作战,是海军的重要作战力量。中国海军潜艇部队自1954年6月成立独立潜艇大队以来,现已发展成为包括常规动力潜艇部队和核动力潜艇部队在内的强大水下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中国陆军成立于1927年8月1日,现役兵力约为230万,分属北京,沈阳,济南,南京,广州,兰州,成都7个军区。
编成24个集团军,其中7个快速反应集团军(1军、13军、21军、27军、38军、39军、54军)有85个步兵师、10个装甲及机械化师、 10个炮兵师(含若干高炮师)、 1个山地师、50个独立工程兵团、19个通信团、4~7个独立特种兵团。
陆军装备坦克:14000余辆,装甲车:6000余辆,火箭炮:1250余门,直升机:600余架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经过70多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支具有强大火力、突击力和高度机动能力的诸兵种合成军种。
编有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等专业兵种,还编有电子对抗、测绘和航空兵部队。 步兵有山地步兵、摩托化步兵、机械化步兵,步兵是徒步或搭乘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实施机动和作战的兵种,是地面作战的主要力量。
炮兵包括地面炮兵、高射炮兵和地空导弹部队,炮兵是以各种压制火炮、反坦克火炮、反坦克导弹和战役战术导弹为基本装备,遂行地面火力突击任务的兵种。 装甲兵部队在编制上以坦克部队和装甲步兵部队为主体,还编有炮兵、反坦克导弹、防空、防化学、工程及其他勤务保障部(分)队,装备除主战坦克外,还有水陆坦克、轻型坦克、扫雷坦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等; 工程兵由工兵、舟桥、建筑、工程维护、伪装、野战给水工程等专业部(分)队组成; 通信兵由野战通信、固定台站通信、通信工程和军邮勤务等专业部(分)队组成; 防化兵由防化、喷火、发烟等部(分)队组成。
防空兵是以高射炮、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为基本装备,遂行对空作战任务的兵种。 陆军航空兵是装备攻击直升机、运输直升机和其他专用直升机及轻型固定翼飞机,遂行空中机动和支援地面战斗的兵种。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基本组织层次为:集团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团以上大多采用合成编组,如集团军通常辖若干个步兵师(旅)及装甲(坦克)师(旅)、炮兵旅、防空旅、直升机大队、工兵团、通信团及各种保障部(分)队等。
陆军按任务还划分为野战部队、边防部队、警卫警备部队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未设置独立的领导机关,由总部有关部门行使领导职能。集团军至团的各级领导机关通常设置司令部、政治部(处)、后勤部(处)、装备部(处)。
陆军的主要武器装备 步兵的武器装备摩托化步兵装备有各种输送汽车,具有快速机动能力,能乘车机动徒步战斗;机械化步兵装备有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具有较强的火力、机动能力和装甲防护能力,便于和坦克配合作战,既可乘车战斗,也可徒步战斗;步兵的武器主要有手枪、自动步枪、冲锋枪、机枪、手榴弹、火箭筒、喷火器、迫击炮和无坐力炮等。
这些武器重量轻,便于携带、操作和近战。 炮兵的武器装备炮兵的武器主要有:多种口径的加农炮、榴弹炮、滑膛炮、加农榴弹炮、火箭炮、迫击炮、无坐力炮和反坦克导弹。上述火炮和导弹,性能特点和用途不同,形成炮兵武器系列。
装甲兵的武器装备装甲兵的主要武器装备为坦克、装甲车辆和自行火炮。坦克分为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人民解放军装备有多种型号的主战坦克和轻型坦克。特种坦克和其他战斗车辆,有水陆坦克、扫雷坦克、侦察坦克、喷火坦克和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装甲侦察车、装甲指挥车等。
防空兵的武器装备主要有高射机枪和各种口径的高射炮。这些高炮射界大,死角小,瞄准和发射速度快,射击精度较高,具有密集、猛烈的火力和较高的机动能力。防空导弹有单兵肩射式低空导弹,用以攻击能目视发现的空中目标。
还有车载四联装防空导弹,用以对付低空、超低空目标,可同时对付多批目标。装备的第三代野战防空导弹能有效拦截当代先进的作战飞机及巡航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单车能独立作战,具有快速机动和伴随掩护能力。
陆军航空兵的武器装备主要装备有多种攻击直升机(也称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和其他类专用直升机。部分直升机除装备航空枪炮外,还可携载多种航空炸弹、航空火箭弹、导弹等。 其它兵种的装备电子对抗兵装备有多种类型的电子侦察设备、电子干扰机和电子伪装器材;工程兵装备有地雷战、爆破、筑路、渡河、桥梁、伪装、野战供水、工程侦察等器材和工程机械设备;防化兵装备有防化(核观测、化学侦察、洗消)、喷火和发烟等技术器材和设备;通信兵装备有多种型号的短波、超短波电台,单边带电台,超短波接力机,载波电话机、收讯机等通信联络和自动化指挥的器材和设备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中国空军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
现役兵力为47万人,包括战略部队和22万的防空兵在内。分为7个空军战区,分属7个军区。7个空军战区分别编成空军师、地对空导弹部队、高炮旅和雷达团。空军共有5000余架作战飞机(500-600架可携带核武器,4000架歼击机,250架直升机),500-600座地对空中程导弹发射装置,1500-2000门高炮。
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人民空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电子对抗、气象等多兵种合成,由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多机种组成的现代化的高技术军种。主要任务是担负国土防空,支援陆、海军作战,对敌后方实施空袭,进行空运和航空侦察。
航空兵是空军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战力量,包括歼击航空兵、强击航空兵、轰炸航空兵、侦察航空兵、运输航空兵等。歼击航空兵是歼灭敌空中飞机和飞航式空袭兵器的兵种;强击航空兵是攻击敌地面部队或其他目标的兵种;轰炸航空兵是对地面、水面目标实施轰炸的进攻兵种;侦察航空兵是以侦察机为基本装备,从空中获取情报的兵种;运输航空兵是装备军用运输机和直升机,遂行空中输送任务的兵种。
地空导弹兵是装备地空导弹、执行防空任务的兵种,通常与歼击航空兵、高射炮兵共同行动。 高射炮兵主要用于防空作战,歼灭敌空中目标,协助歼击航空兵夺取制空权。 空降兵是以机降或伞降方式介入地面作战的兵种,由步兵、装甲兵、炮兵、工程兵、通信兵及其他专业部(分)队组成,主要任务是夺取敌纵深内的重要目标或地域。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编制序列是:空军、军区空军、空军军、师(旅)、团、飞行大队(营)、飞行中队(连)。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关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装备部,其下的基本组织层次为:军区空军、空军军(基地)、师(旅)、团(站)、大队(营)、中队(连)。
军区空军根据任务辖一至数个空军军(基地)或航空兵师,一至数个防空混成师、地空导弹师(旅、团)、雷达旅(团)或高炮旅(团)。空军军(基地)下辖数个航空兵师及必要的战斗保障、勤务保障部(分)队。 中国第二炮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是以地地战略导弹为主要装备,担负战略核反击任务的军种,又称战略导弹部队,是中国核威慑和核反击的主要力量。
第二炮兵自1957年12月成立地地导弹训练大队,1960年3月成立导弹第1营以来,经过艰苦磨砺,目前已发展成为由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部队,以及工程、情报、侦察、测地、计算、气象、通信、防化、伪装等作战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部队组成的强大核反击力量。
武警部队概况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成立于1983年4月5日。武装警察部队是担负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任务的部队,受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双重领导,由内卫、黄金、森林、水电、交通等部队组成。
英国标准对产品碳足迹的盘查有哪 些规定?
PAS 2050:2008《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给出了碳足迹评价的程序和要求,用于计算产品和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从原 材料的获取,到生产、分销、使用和废弃后的处理)温 室气体排放量;宗旨是帮助企业在管理自身生产过 程中所形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寻找在产品设计、生 产和供应等过程中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机会,帮助企业降低产品或服务的co2排放量,最终开发出更 小碳足迹的新产品。
PAS 2050规范建立在现有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这些方法是建立在ISO 14040和 ISO 14044基础上,并通过明确规定各种商品和服 务的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GHG)排放有关的标准 实施过程,并另外制定了其他原则和技术手段,这些原则和技术手段是针对GHG评价的关键方面,其 中包括:1) 整个商品和服务GHG排放评价中部分 GHG排放评价数据的企业到企业(B2B是英文 Business To Business的缩写,是指—市场的领域 的一种,是企业对企业之间的营销关系)以及企业到客户(B2C是英文Business-to-Consumer的缩写,而 其中文简称为“商对客”)的使用;2) 应当包括温室气体的范围;3) 世界国内生产总值或全球变暖潜值数据的 标准;4) 处理因土地利用变化、源于生物的以及化石 碳源产生的各种排放的处理方法;5) 产品中碳储存的影响的处理方法和抵消;6) 特定工艺中产生的GHG排放的各项处置 要求;7) 可再生能源产生排放的数据要求和对这类 排放的解释;8) 符合性声明。
企业可利用该规范对其产品/服务在整个生命 周期内的碳足迹进行评价,并在评价后加贴碳标识。该规范的宗旨是帮助企业在管理自身生产过程中所 形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寻找在产品设计、生产和供应等过程中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可能,以帮助 企业降低产品或服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终开发出更低碳足迹的新产品。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常识中碳足迹评
碳足迹评价包括以下程序:(1) 选择产品。企业进行产品的碳足迹评价分析,首先需要选 择产品,应考虑以下因素:哪些产品可能产生最大的 温室气体减排?哪些与公司的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最为相关?从竞争的角度看哪些产品最重要?哪些品 牌/产品最具有减排和市场营销的潜力?供应商是 否愿意参与?碳足迹分析可能对关键的利益相关方 产生什么影响?有多少时间和资源可用于碳足迹分析?(2) 确定功能单位。
在选择产品后,最重要的事情是确定功能单位。 一个功能单位实际上是反映了产品被最终用户实际 消费的方式。如250 mL的软饮料,1 000 h的灯光 照明,一个晚上的酒店住宿等等。为了进行计算,功能单位可以被认为是某一特定产品的一个有意义的 数量。
在确定功能单位时,一定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客户认为他们所购买的是什么?什么数量的服 务具有代表性?公司想用什么来进行碳足迹比较?客户可能想用什么来进行比较?(3) 供应商的参与。产品的碳足迹评价在数据收集时要考虑很多相 关的碳信息?如谁是主要的供应商、零售商、废物管 理公司等,它们可以提供什么信息?它们如何愿意或支持该项目,如对于要求他们提供的信息是否存 在商业敏感性?谁将为这种关系承担责任?(4) 绘制过程图。
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种类不同,有两种碳足迹评 价模式,一种是从企业到客户(B2C)评价:包括从原 材料,通过制造、分销和零售,到客户使用,以及最终处置或再生利用整个过程的排放。另一种是从企业 到企业(B2B)评价:B2B的碳足迹停留在该产品被 提供给另一个制造商的节点上。
即只包括从原材料生产直到到达一个新的组织(包括分销和运输到客 户所在地)产生的碳排放,而不包括额外的生产步骤、最终产品的分销、零售、消费者使用以及处置/再 生利用产生的碳排放。(5) 确定系统边界。
确定系统边界就是要确定产品碳足迹评价的范 围,即哪些生命周期阶段应该包含在评价范围内,哪 些输入和输出应该包含在评价范围内。在确定系统边界时应遵循将产品单元中所有的实质性排放包含 在内的总体原则。
而对于边界内非实质性排放源 (不足碳足迹总量的1%)、输人过程的人力、消费者 到零售点的交通和动物提供的运输不予考虑。确定系统边界的同时,应在估值和预测确定各 个排放源的实质性后,对所有实质性的排放源根据 其排放量的大小确定一个优先次序,对那些排放量大的源要重点关注。
(6) 数据的收集。为了计算产品的碳足迹,必须考虑活动水平数 据、排放因子数据和全球变暖潜能(GWP)值。活动 水平数据是指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的量化数据 (包括物质的输人、输出,能量使用,交通等方面);排 放因子数据是指单位活动水平数据排放的温室气体 数量,利用排放因子数据,可以将活动水平数据转化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如:电力的排放因子可表示为 C02 eAkW ? h),燃油的排放因子可表示为C02e/ L燃料;GWP值是将单位质量的某种温室气体 (GHG)在给定时间段内辐射强度的影响与等量二 氧化碳辐射强度影响相关联的系数,如CH4 (甲烷) 的GWP值是21。
(7) 碳足迹的计算。产品的碳足迹为所有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与 其排放因子乘积之和。排放源排放源 2:AD2XEF2=C2排放源=其中:AD—活动水平数据,单位为质量、体 积或能量单位等;E——排放因子,每个功能单位 的C02当量;C——碳足迹,每个产品系统中的 C02当量总数。
(8) 分配问题。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有共生产品的情况下,必须对GHG的排放进行分配。在对副产品进行GHG 排放分配时应按如下顺序使用分配方法:1) 将生产过程细分为若干子过程,每个子过程 只有一项输出,然后根据质量输人或能量输人的比例对各个子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分配。
2) ,如果上述分配方法不可行,则该过程产生的 GHG排放应按共生产品的经济价值比例在共生产 品之间进行分配。(9) 不确定性分析。进行产品碳足迹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可使产品 间的比较结果及使决策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判定数 据收集的重点和非重点是否准确;以及可以更好地认识碳足迹模型;如果通报结果,不确定性分析还可 向内部和外部读者提供有关碳足迹的确凿性信息。
通常不确定性来自供应链中某些数据的缺失和数据 质量存在问题,如:不是特定的数据、数据来源不可靠等等。(10) 编写报告。产品/服务碳足迹评价报告内容包括碳足迹评 价结果外,还包括如下内容:产品介绍,系统边界,运 行边界,内部数据收集系统说明,假定、排除及解释, 其他支持信息(方法学、温室气体排放种类、不确定 性分析和联系人等)。
碳足迹评价报告要求尽量确 保完整性、一致性、相关性和透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