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排放 > 正文

如何看待碳排放?

作者:碳排放资讯小编 发布时间:2023-01-17 11:47

  “双碳”目标提出之后,基于要提前了解国家政策的角度,开始有意识的去学习,先从国家发布的计算标准开始,后来是ISO等标准,至于真正的减碳的技术,是在标准学习的还算能理解之后,去关注的

如何看待碳排放?

  对于一般的制造业来说,减碳能做的事不算多,如果企业有核算过自家的碳排放,哪怕范围3没去算都行,去分析那些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几点:

  1、大多数企业范围1可能集中在公司车辆上,从内燃机转变为电动机,是减排的主要手段,中国的电动车技术在全球是领先地位,只要企业综合车辆折旧等因素,找个合适的时间点去切换就行

  2、少部分企业有食堂或者其他使用化石燃料的应用场景(包括自建小型锅炉等),电气化依旧是趋势,但是中国人对美食的追求,哪怕只是食堂也是挺高的,电磁炉烧菜跟明火炒菜的味道那是有明显区别的,还是别随便切换,免得员工暴动~~至于小型燃煤或者燃气锅炉,可以评估改电锅炉的可行性

  3、范围1中还有一个比较好玩的,是化粪池引起的甲烷逸散,这个纯粹看企业的人头数量进行估算了,这个对于正处于扩张型的企业,根本没有减下来的空间,哪怕提升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再高,员工的绝对数量应该还是稳中上升的趋势,这块就别挣扎了

  4、还有个好玩的,二氧化碳灭火器,这东西出于安全考虑,也不是说就完全没得换,但是也要综合考虑使用场景吧

  5、范围2的供热,北方企业可能会多一些,毕竟冬天供暖,既然都算在范围2了,那就是集中供暖的能源结构问题了,企业很难去做什么改变,更多在建筑保暖这方面做做文章吧,不过老旧办公楼、厂房改造的涉及费用、工期等,有一定的难度,新建的可以多多考虑

  6、范围2的大头,用电,大多数企业的用电不是自己发的电,还是得靠国家的发电能源结构调整,才有降低碳的可能性,自己能做的主要是一些节能工作,比如说荧光灯管换LED呀、随手关灯呀这些的,能做的真的有限

  7、范围3如果是上下游价值链的,其实也是参考前面6点

  8、范围3中涉及企业员工出勤、差旅的,这些看企业了,就算企业有班车,但是因为路线或其他原因,员工不愿意乘坐的你也不能因此有什么惩罚措施对吧?差旅的话,短途用汽车、动车,长途用飞机依然是主流,如果长途也用动车,那耗时真的太长,虽然碳降下来了,但是时间成本怎么算?

  9、能用远程会议搞定的,也可以尽量减少差旅频次

  综上是我目前自己体会到的关于一般企业能减少碳排放的感受。

  至于说如何看待碳排放,首先我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事,倒不是像老欧洲人那样真的“关注”环境变化,而是出于国家发展的角度考虑。丁仲礼院士说欧洲人减排是嘴上说说的,也对也不对,务实地做减排的人还是有的,只是欧洲人脑回路跟我们中国人确实不大一样,容易走极端,再加上俄乌闹一闹,他们先考虑这个冬天不被冻死饿死再说了。

  第二这是一个能源结构变化推动产业革命的契机,国内已经有很多企业得到了红利,相信中国务实的作风能在碳排放这个事上有更大的作为。

Copyright 2015-2022 碳排放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7718号-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