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是中国的大机遇!
到了2060年,中国将实现碳中和目标,也就是二氧化碳零排放,据估计,这项国策的政府投资规模将超过100万亿,可能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而它之所以重要,除了投资规模史无前例外,还将完成中国能源的跨代升级。
为什么说“碳中和”是中国的大机遇?
我们为什么要搞碳中和?
其实这个问题非常明显,全球气候变暖,地球越来越不适合人类居住,如果人类再不治理地球,那就要被地球反复治理了。最近这几年,大家明显能感受到地球的情绪极不稳定,很多国家和地区一到夏天就跟开盲盒一样,不是被台风、暴雨肆虐,就是在极寒和酷暑中被反复折磨。
究其原因,就是气候变暖,全球气温在逐渐上升。
人类自进入工业时代后,大家开始玩命地燃烧化石能源,巨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被排放到大气,就像保鲜膜一样把地球裹了起来,而地球本身没办法把这些气体全部消化,热量挥发不出去,温度自然就升高了。根据2019年的统计,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革命之前,升高了1.2摄氏度,但大家要知道,这种温度的提升非常不均匀,有些地区变化不大,但有些地区的升温会非常集中,也非常明显,比如今年北美的一些地区就出现了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了。
如果继续按照今天的排放速度,80年后,地球的平均温度会比工业革命前提高4摄氏度,这种加热效果跟发生一次核大战差不多,如果不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人类将提前感受到赛博朋克的末日世界。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80年还很遥远,这种拯救地球的任务还是交给孙子们去解决吧。其实完全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全球变暖所造成的极端气候已经开始治理全人类了,而且大自然变异的巨轮一旦开启,就很难停下来,等到时间窗口过去,人类的任何方法都无法阻止大自然的碾压。
即使今天我们不再释放任何温室气体到大气层,全球温度依然会按照现在的惯性升上去,直到200年后,大自然才能通过碳循环的方式把多余的二氧化碳全部消化,问题是,如果人类不做点什么,那碳排放不仅不会停止,而且还在持续增加,用不了80年,人类就将被大自然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所以,碳中和不是一个未来问题,而是眼前最紧迫的生存问题。
讲清楚碳中和对全球的影响,咱们再来说说中国。
众所周知,欧美国家因为发育得早,提前100年把地球污染了一遍,而中国属于后发国家,当欧美开始追求节能、绿色、保护地球的时候,咱们还处在高速发展阶段,躁动的生产力还没得到释放。所以,在雾霾最严重的那几年,即使到了“遛狗不见狗”的程度,咱们也还是要反对美国人公布的数据,因为这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权利和公平。不能因为欧美提前进入了环保阶段,就要求中国不发展,维持落后和贫穷。
但后来的事情谁也没想到,中国不仅在“碳中和”的问题上做出承诺,又在国内明确了未来“碳中和”的发展方向,并把这个目标定为了国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碳中和是一个从峰值到中和的过程,大部分国家把这一过程设定在了六、七十年,而中国只给了自己30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所有在其他国家发生的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在中国都将以2倍速剧烈进行。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积极主动地去实现“碳中和”?
前面也说了,碳中和是地球人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
如今,地球人每年要排放的温室气体大概超过了400亿吨,从如果维持当前的排放速度不变,那10年后,地球将再升温1.5摄氏度,到那个时候,哈尔滨夏天的温度将会和今天的广州一样,而广州大概率是没办法住人了。在这400亿吨碳排放的排名里,中国位列第一,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到全球的30%。排在后面的美国、欧盟和印度,加在一起才和中国的碳排放量差不多。
大家可以想想,如果中国在碳排放上采取相反策略,那欧美一定会安排出各种的幺蛾子来向我们施压,比如搞个碳排放关税或者碳排放罚款,如果哪款商品排碳量高,就大幅提高这款商品的关税,甚至直接开出罚单。要知道,咱们是制造业大国,像什么钢铁、水泥、代加工,本来就耗能高、利润少,赚得那点辛苦钱还不够付罚款的,如果欧美联合起来搞出一套碳排放壁垒,那咱们国家的大部分产业将被锁死,也谈不上什么产业升级了。
说完外部压力,再来看看国内情况。众所周知,中国近二十年经济高速发展,这和超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分不开,而大基建所影响的上游产业又多是重工业,碳排放量自然就高。
大基建的好处是肉眼能见的,曾经靠牛通勤的山村,如今都有了公路甚至高铁,国家经济也全部调动了起来,但大基建也有不少问题,比如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也形成了粗旷的发展模式,等到经济增速降下来,很多重工业的产能却还在加速,这就造成供大于求,资源大量浪费。而企业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展开恶性竞争,这让本就利润不高的行业严重内卷。
最明显的就是钢铁和水泥。
长期以来,咱们国家的水泥和钢铁产量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腺上,而这两个行业不仅利润低,还都是排碳大户,最近这些年,政府一直想要把粗钢和水泥的产量降下来,但效果并不理想。而碳中和实施后,奖惩机制变了,地方政府考核不再以经济增速为唯一标准,而是把碳减排和GDP增速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另外,我国的GDP增速已经开始放缓,能够凸显政绩的也只有碳减排。
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地方政府的价值观,大家也没必要苦守着那几个低收益、高耗能的产业,像钢铁、水泥这样的行业势必要进行一波大的升级、减产,甚至关停。大家看出来了吧,碳中和不仅是国际的大趋势,也是咱们国家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假如真的转型成功了,还可以说是拯救了地球和全人类,所以碳中和是个多赢局面。虽然愿景是美好的,但道路一点也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