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排放 > 正文

碳中和风口下,谁看到了被忽视的商机?

作者:碳排放资网小编 发布时间:2022-03-14 11:48

  碳中和风口下,谁看到了被忽视的商机? 又是一年植树节,但人们或许从未像近两年这般关注环保、碳排放等热词,甚至已经不太需要节日来提醒。

  自2021年起,无论是从各政府部门的文件、各大企业的发展方向,还是媒体的报道中,“碳中和”成为了一大热词。

碳中和

  在被称为“碳中和元年”的2021年,人们对此充满了好奇与疑问。而对于企业甚至行业而言,这是一场暗藏机遇与挑战的浪潮,或许还来不及反应,就得往潮水的方向靠近。

  一些被看中的新商机已经涌现,从碳资产管理到碳交易,新概念催生的新行业和新企业开始冒头。对于总是“跑”在前面的互联网行业,也迎来了新的竞赛,巨头纷纷排队加入“双碳”行列。而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之一传统工业,则将面对节能减排的更高要求和更高标准,在这一环,一些曾被忽视的商机也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在时代的窗口期,哪些商机暗藏风险,哪些又富有价值?对于这几大重要行业和企业而言,“碳中和”究竟会带来什么影响,又将如何倒逼或助推行业成长?

  被盯上的碳资产管理和碳交易,掘金者涌入

  2021年末,中国碳中和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碳中和”)发布公告,称与中国中化全资子公司中化环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碳减排方面合作,并共同开发国内及国际碳信用资产。

  这家原名为“比速科技”的港股上市企业,在过去一年频频于“碳中和”概念上布局,并在2021年3月为此改了名字。

  据公司官网,中国碳中和主要从事碳中和业务,着眼于绿色产业投资机会,包括全球包括全球林权以及相关碳权的收购,清洁能源的投资(包括太阳能、风能、储能和碳捕集)与碳信用资产开发、投资与经营管理,同时广泛开展碳咨询与碳中和规划业务,并围绕所得的碳资产开展管理与金融业务,包括碳交易、碳期权期货、碳指数、碳质押回购、碳托管等。

  不难看出,碳资产管理以及碳交易,正成为“碳中和元年”的一个重要商机。

  碳中和”是今年最热的话题之一。昨天,在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召开的“绿色金融和气候政策”高级别研讨会上,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提出,预计在2030年前,中国的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亿元。

  为什么“碳中和”概念会成为大家热炒的对象?别以为这只是个节能减排的环保问题,它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会极大的改变我们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同时,“碳中和”的背后还蕴藏着每个普通人都能把握的赚钱机会...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到底是什么?“中和”就是相互抵消,“碳中和”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把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人为的方式,比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的形式抵消掉,从而使得释放到大气中的总碳值为零。

  这个概念最早源自于《巴黎协定》,在2015年巴黎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上,联合国的成员国们达成了共识,要控制住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的速度,并在2050-2100年,实现全球的“碳中和”。所谓“碳达峰”就是指每年的碳排放不再增加,达到了峰值。

  “碳中和”有哪些投资机会?

  想要达到碳中和,得做到两个方面:一个是从源头上减少排放,一个是把已经排放出来的碳吸收回去。

  从减少排放的角度看,我国碳排放目前主要集中在发电和供热部门,要想减少碳排放,未来这两个部门必定会向光伏、风电、水电、核电等新能源转化,这些绿色能源的相关企业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随着新能源的使用,相关的储能技术也会跟着发展。像风能,光能等能源的使用原本会受到自然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如果能够他们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释放储存的电力,就能解决新能源这方面的短板,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储能相关的企业也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总之,赚钱的机会往往藏在排碳最多的地方。

  以上主要是从减排的角度讨论的。从碳吸收的角度来说,除了植树造林,我们不得不提黑科技——”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它能够把工厂、火电厂的工业生产过程中跑到空气里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通过化学反应的手段实现再利用,或将排放的碳压缩以后埋在地下。

  虽然目前我国的这项技术对比全球来说相对落后,但在未来,无论是创造还是投资,这一定会是一片蓝海。

  光有宏伟的计划,没有利益驱动,也许很难办成一些事情,于是,人类找到了鼓励资本家主动缩减碳排放的妙招:碳交易。

  碳中和”的目标已经确立,我们即将迎来几十年的大变革。随着“碳中和”概念的不断深入落实,火电终将退出历史舞台,光伏、风能、储能、碳捕捉、碳交易等领域都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Copyright 2015-2022 碳排放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7718号-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