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排放 > 正文

中国碳交易市场机制全解析

作者:碳排放资网小编 发布时间:2022-03-11 13:08

  中国碳交易市场机制全解析   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气候问题,相继提出“碳中和”目标

  2020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一系列自然灾害问题,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最主要的原因,为抑制全球进一步变暖和环境问题的恶化,世界各国相继以政策宣示、行政命令等形式,提出在21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与承诺。全球各国及地区为减少碳排量,建设碳交易市场,借助市场力量控制碳排量,共建低碳经济格局。

中国碳交易市场机制全解析

  “碳交易”究竟卖什么?

  碳交易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碳交易平台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从而获得卖方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

  碳市场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巨额资本,以碳交易市场为核心的低碳发展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利用社会资本力量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碳减排行动的实施。碳交易是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温室气体减排所提出的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市场机制,即鼓励减排成本低的企业超额减排,将富余的碳排放配额通过交易的方式出售给减排成本高、无法达到碳排放要求的企业,从而帮助后者达到减排要求,同时降低社会碳排放总成本。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作用和意义:

  (1)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相较于行政指令、经济补贴等手段具有低成本、可持续性强的优势,是中国实现碳排放总量控制和峰值目标的重要手段;

  (2)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有助于企业将技术和资金导向低碳发展领域,推陈创新,向高新低碳技术转型升级。

  中国政府单位引导碳市场发展方向

  中国先后在九个省市成立碳排放权交易所进行碳排放权的市场交易,政府机关单位在碳交易市场机制中占主导地位,通过设定企业碳排量配额、审定CCER项目、核准相关机构进入市场等方式引导碳市场发展方向。

  全球历史最悠久,最成熟的碳交易体系——EU ETS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成立于2005年,覆盖31个国家,是目前国际上最大且最成功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自2005年启动以来,欧盟不断地对碳交易机制以及层级结构进行完善和优化,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交易体系,并拥有欧洲气候交易所,欧洲能源交易所等大型的二级衍生品交易市场。2019年欧盟碳市场的二氧化碳配额为18.55亿吨,覆盖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0%,对应的碳期货交易金额超2,000亿欧元。

  欧盟碳配额总量及免费碳配额比例逐年下降

  欧盟碳交易体系的碳配额可分为免费及有偿两大类,免费碳配额根据比例分配给企业,有偿碳配额需通过拍卖竞价获得。在2012年及之前,欧盟几乎将所有的碳配额免费发放给企业,而在2013年后欧盟大幅下降免费碳配额比例,由2013年43.32%下降至2020年的39.90%。免费碳配额的下降意味着企业在同样的碳排量下需购买更多的碳配额实现碳排量达标。碳排成本的逐年上涨驱动企业加大在循环再生,节能增效及能源替代等领域的投资以实现长效减排,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碳交易市场规模庞大,未来或达1,000亿元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年碳排放量将近100亿吨,全球占比约四分之一,碳交易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相对较小,正在积极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很多领域都会纳入到碳排放权交易当中,预计在十四五期间,中国的碳市场将覆盖包括发电行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民航行业等行业。

  中国统一的碳市场体系已初步完成,预计2021年6月正式启动,根据2030年碳达峰的实现目标,未来碳市场交易量将达30亿至40亿吨,市场规模或达1,000亿元。

  深度解读:中国可以从欧盟碳交易体系中学习什么?

  中国正积极借鉴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的有偿碳配额、CDM项目、碳金融体系等方面内容。

  在碳配额分配方面,欧盟委员会通过免费发放和有偿拍卖方式供应碳配额,其中配额有偿拍卖占比较大,约为60%(2020年);中国政府目前以配额免费发放为主,占比在90%以上,仅有广东试点采用配额免费发放与有偿拍卖相结合的制度,成效显著,助力广东碳成交量与成交额在各试点地区位于龙头地位。未来中国或将继续借鉴EU ETS的成功经验,采用配额免费发放与有偿拍卖相结合的制度,并逐渐提升配额有偿拍卖占比。

  在减排项目方面,欧盟国家可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投资减排项目替代其国内较高的减排成本,而这些海外减排项目(CDM)所产生的的减排量(CER)可用于抵减一定比例的欧盟本土碳排放。中国的CCER是借鉴于欧盟的CER机制,与欧盟不同的是,中国的CCER项目均为本土项目,更易统筹规划,可持续性更强,是中国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手段。

  在二级市场方面,欧盟碳交易体系拥有ECX,EEX等成熟的交易平台,碳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超2,000亿欧元。目前中国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全国统一的碳交易所预计2021年完成启动,碳金融衍生品仍处于研究开发阶段,未来碳金融衍生品交易机制将逐步上市。

Copyright 2015-2022 碳排放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7718号-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