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CCUS?CCUS具体能应用在哪些领域?
什么是CCUS?CCUS具体能应用在哪些领域?CCUS技术是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新的发展趋势,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再利用,而不是简单地封存。与CCS相比,可以将二氧化碳资源化,能产生经济效益,更具有现实操作性。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简称CCUS。被认为是最具潜力、最具实效的减排手段,也是国际能源署认可的最根本途径。
CCUS是在二氧化碳排放前就对它进行捕捉,从工业过程、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出来,然后通过管道或船舶运输到新的生产过程进行提纯、循环再利用,或输送到封存地进行压缩注入到地下并使其发挥有效作用的过程,达到彻底减排和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捕集即通过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富氧化捕集和化学链捕集等方式,将二氧化碳从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抽”出来。
运输即用罐车、船舶或管道的方式进行运输,将这些二氧化碳“聚集”起来。
利用即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化利用。比如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进而实现强化能源生产、促进资源开采的过程,比如提高石油、天然气的开采率。
封存即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注入深部地质储层,实现二氧化碳与大气长期隔绝的过程,如陆地封存或海洋封存等方式。
CCUS是最直接的一种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被科学界认为是碳存量治理最有潜力的和最具实效的减排手段,是未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
国际能源署(IEA)研究结果表明,到2060 年累计减排量的14%来自于CCUS,而CCUS是唯一可以实现继续使用化石能源的同时大规模减排的低碳技术,也是工业领域深度减排的关键技术。
CCUS与化石燃料系统具有良好的结合度,而且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其它行业,如石油开采、机械加工、化工、消防、食品加工和生物养殖等
碳中和是立在当下、着眼未来的战略之举。
所谓碳中和,最终追求是一种“碳”的平衡状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涉及到“碳排放”与“碳吸收”两个阶段。
在我国双碳目标确立后,全国推行节能降碳,从光电、风电高速发展逐步替代传统火电,再到新能源汽车逐步替代传统燃油车,这一系列措施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控制碳排放。
这也是目前大家所熟知的降碳手段,通过源头控制碳排放,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
放眼于未来,除了提高减排效率之外,最重要的还要从空气当中大规模捕集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的存量二氧化碳,从而达到碳平衡的理想状态。
这个过程中,推进碳捕集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就显得格外重要。碳捕集作为“碳吸收”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是碳中和的托底技术。
进入2020年以来,在全球大力推进碳中和的背景之下,碳捕集技术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
根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数据,2020年全球CCUS市场规模达到了16亿美元,2025年将达到3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
CCUS十大应用场景
我国化石能源燃烧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0%以上,其中煤炭占75%。
根据生态环境部信息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排放约100亿吨二氧化碳,但碳捕集能力仅为每年300万吨左右,应用规模不到万分之一。
对于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结构的中国而言,为达到控制温室气体的目标,增加CCUS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
针对我国现状,CCUS主要应用场景分布在十大行业,包含钢铁、工业、航运、煤电、能源、汽车、石化、水泥、油田、制氢。
针对不同场景,CCUS的具体应用也有所不同。
相关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