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是什么意思?碳交易的意义是什么?
碳交易是什么意思?碳交易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什么是碳交易?碳交易其实是一种应对全球变暖气候危机的解决方案,以一定的法律和规则为约束和依据,给碳排放量定价,把它包装成一种资产或者说“商品”,建立相应的市场进行交易买进卖出,以此来控制碳排放,促进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减。它对应的市场环境叫做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是由包括交易主体(控排企业)、交易产品(碳排放权)、交易流程、交易活动及监管活动(政府监督)等在内的核心要素所组成的规则化体系。
除了概念之外,更多人想知道,碳交易到底是如何交易的?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假设企业A经相关机构评定后,本年度给的配额量为图中的初始配额量,但企业A本年度的实际排放量超出一部分,所以它需要补足超排部分的配额;而企业B本年度的实际排放量比初始配额量少,多出一部分配额,因此企业AB之间就可以交易这部分配额量,这样就形成了碳交易。
不过,企业A和B,为什么一家有缺口一家有富余呢?图例只是为了说明问题,实际上各个企业的初始排放量不尽相等,一般都和自己历年排放量均值差不多。但实际上,由于增产扩充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企业都和A一样,实际排放量会超过初始配额量。这个时候,部分企业通过更新设备和生产技术,节能减排,使得实际排放量小于初始配额量,就像企业B。那为什么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通过节能减排来控制实际排放量呢?这就需要算一笔经济账了: 不同的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本是不同的,同样是减排30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企业A要比企业B成本高出3万元。但是如果企业A这3000吨减排量通过碳交易获取呢?
碳交易使得企业A和B均节省成本15000元,如果企业AB看成一个黑盒子,最终的减排目标是6000吨,之前的成本是9万元,加入碳交易这一机制后,成本是6万元,整个黑盒子既减少成本3万元,又完成了减排目标。如果把这个黑盒子看作一个集团,一个省,一个国家呢。这就是国家大力发展碳交易的意义,通过一种市场机制的减排手段,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有效配置,达成总量控制和公共资源合理化利用的履约目标。
碳交易理论基础其实是源于科斯定理,科斯定理的目的之一是讨论如何解决外部性问题。根据科斯定理,只要产权界定清晰,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最优,使外部性因素内部化。其实这个经济学定理在现实中运用,主要是在污染物排放市场,在一定的交易成本下,谁能花最少技术成本,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排污权就给谁。所以把它用于碳排放权交易,也是同样的道理。 1、碳交易是“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简称。
2、具体交易规则是这样的:一是政府根据具体制定纳入控排企业的单位名单(如我国电力行业年消耗1万吨标准煤的企业就属于控排企业);二是政府每年会给企业一定的排放指标,如20万吨;
三是如果单位本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了政府的指标,需要花钱买相应指标;如果
二氧化碳排放量没达到政府的指标,单位可以出售对于的指标。
碳交易是什么意思呢?碳交易实际上是咱们全球为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碳中和延伸出来的一种产物。近些年全球因为受到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从而破坏了大气层使全球气温变暖,那么为了更好的保护咱们的大气层让地球不再变暖,我们只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保护环境入手。
现在已经很多国家都有签订京都议定书就是为了能够慢慢地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当然中国也签了这个协议的。因为我们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所以相对碳排放量还是比较大,而且这个碳排放量目前还在不断的攀升。
近期发改委也印发了关于碳排放焦点交易试点的工作的一些通知,然后深圳市又在2013年6月18日成立了碳排放交易市场,碳交易权交易市场,这是实现碳交易的一个过程,这个碳交易它的本质是什么呢?它的本质是让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来购买碳排放,怎么理解呢?也就是说给一个企业每月或者每年需要排放多少碳量,给你定一个额度,如果超过一定的碳排放你就得花钱去买多余的碳排放权。
这个可能不太好理解哦!这样说吧就比如说我们大家生活中都用电,以前是我们随意用怎么用都行,那么现在电力吃紧我们不能随便用了,国家规定一户每月只能用100度电,那么每个月用超的电量你需要用高价钱来买,这样说大家应该能更好理解。
那么碳交易他到底给哪些企业带来了机会呢?我们知道碳交易是有碳排放的企业才有需求去购买碳排放,目前企业中碳排放最大的行业如媒体石油,钢铁水泥,化工化纤以及风电等等很多制造业都是有需求的买方。那买方我们知道了,我们再来看看卖方。
既然买方有需求我们去哪买?买谁的?那就必须要知道卖方。当然这个卖方也不是国家卖给你的,那是谁呢?卖方也就是所有的环保企业。比如植树造林,环境保护之类的,这些企业他才是属于生产碳排放权的企业,因为它就好比是我们生活中的发电厂,它只负责生产,它本身不产生二氧化碳,但是具有二氧化碳排放权。
现在大家知道了买方也知道了卖方,那么就不难理解碳交易到低会给哪些企业带来盈利,我想这个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了。
总结:碳交易它实质是就一种权利,碳交易他的实质本质其实就是排放企业去掏钱支持环保企业这样的一个过程,而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并没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只不过变相的支持了带有碳排放权的环保企业。
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于1968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首先提出。碳交易市场的的本质就是碳排放权交易的场所。中国碳交易市场中心设在上海,登记和结算中心设在武汉。
在碳交易市场里主要有买方和卖方,买方就是碳排放高于配额,需要到市场上购买配额的企业,卖方就是通过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最终碳排放低于其获得的配额,通过碳交易市场出售多余配额的企业。
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模式与常规的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模式类似,有挂牌交易和大宗协议转让两种方式。挂牌交易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买卖双方通过交易系统进行买卖申报,交易系统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对买卖申报进行配对成交的公开竞价交易方式。大宗协议转让方式是指单笔交易超过一定数量,交易双方通过交易所的电子交易系统进行报价、询价达成一致意见并确认成交的方式。
碳交易市场的交易制度及规则
交易时间:除法定节假日及交易机构公告的休市日外,挂牌交易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9:30-11:30,下午13:00-15:00;大宗协议转让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的下午13:00-15:00。
涨跌幅限制:挂牌交易的涨跌幅为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的±10%;大宗交易的涨跌幅为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的±30%。
碳排放配额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价格”为计价单位,买卖申报量的最小变动计量为1吨二氧化碳当量,申报价格的最小变动计量为0.01元人民币。
申报数量:挂牌交易的单笔买卖最大申报数量应当<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大宗交易的单笔买卖最小申报数量应当≥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碳交易的意义
通过这一系列设计,将资本的力量引入碳排放中,将碳排放内化为企业经营成本的一部分,通过碳排放价格引导企业选择成本最优的手段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促进企业保护环境,为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