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助力园区双碳转型
要了解什么是碳金融,我们必须提到一个更广阔的概念——绿色金融。绿色金融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末,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利用金融手段保障绿色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发展领域。由于各国绿色金融的理论体系、作用机制、发展阶段存在差异,对绿色金融的认知也不尽相同。我国在2016年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对绿色金融的定义:“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提供的金融服务”,由此对绿色金融的目的、项目类别、活动范围等做了明确的界定。
碳金融是绿色金融的组成部分,也是其重要发展方向,它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明确的概念或定义,但一般认为是减少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交易、及其他相关金融活动。由此可见,与绿色金融涵盖的广泛领域不同,碳金融更专注于“减排降碳”,能够有效地将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引导至低碳发展领域。产业园区能够利用碳金融市场体系助力双碳转型目标的实现。
绿色金融与碳金融
产业园区建设碳金融服务的重要意义
碳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是产业园区推动产业脱碳结构升级、完成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毕马威气候及可持续发展团队深度参与并分析了欧盟碳交易市场及产业脱碳的发展历程,早期的欧盟产业脱碳是以行政管制及碳税调节为主要工具,但因为管理信息量大、费用高、增加企业成本、缺乏动力机制等问题,推行速度比较缓慢。
碳金融产业体系的诞生和发展对产业脱碳转型起到重要推力。它以碳排放交易权的核定和交易体系为基础,建设了助力产业脱碳转型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资产管理、碳信托等全链条碳金融服务,也推动“碳定价”成为决策工具在各行各业的投资和经营管理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推动双碳战略的过程中,碳金融体系必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产业园内发展碳金融的本地化服务和核证,为引导脱碳转型的投资提供数据支持和本地一站式服务,将加快推动园区产业升级并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碳金融服务的类型
2022年04月12日,中国证监会发表《碳金融产品》行业准则,详细界定了碳金融产品的类型及其定义,主要包括:
碳金融市场融资工具:
1)碳债券:
发行人为筹集低碳项目资金向投资者发行并承诺按时还本付息,同时将低碳项目产生的碳信用收入与债券利率水平挂钩的有价证券,是一种重要的碳融资工具。
2)碳资产抵质押融资:
碳资产的持有者(即借方)将其拥有的碳资产作为质物/抵押物,向资金提供方(即贷方)进行抵质押以获得贷款,到期再通过还本付息解押的融资合约。
3)碳资产回购:
碳资产的持有者(即借方)向资金提供机构(即贷方)出售碳资产,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照约定价格购回所售碳资产以获得短期资金融通的合约。
4)碳资产托管:
碳资产管理机构(托管人)与碳资产持有主体(委托人)约定相应碳资产委托管理、收益分成等权利义务的合约。
碳金融市场交易工具:
1)碳远期:
交易双方约定未来某一时刻以确定的价格买入或者卖出相应的以碳配额或碳信用为标的的远期合约。碳远期的意义在于保值,帮助碳排放权买卖双方提前锁定碳收益或碳成本。
2)碳期货:
期货交易场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的碳配额或碳信用的标准化合约 ,是最主要的交易产品。
3)碳期权:
期货交易场所统一制定的、规定买方有权在将来某一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入或者卖出碳配额或碳信用(包括碳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合约。
4)碳掉期:
交易双方以碳资产为标的,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交换现金流或现金流与碳资产的合约。
5)碳借贷:
交易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其中一方(贷方)同意向另一方(借方)借出碳资产,借方可以担保品附加借贷费作为交换。
碳金融市场支持工具:
1)碳指数:
反映整体碳市场或某类碳资产的价格变动及走势而编制的统计数据。碳指数既是碳市场重要的观察指标,也是开发指数型碳排放权交易产品的基础。
2)碳保险:
为降低碳资产开发或交易过程中的违约风险而开发的保险产品。目前主要包括碳交付保险、碳信用价格保险、碳资产融资担保等。
3)碳基金:
依法可投资碳资产的各类资产管理产品,既可以投资于CCER项目开发,也可以参与碳配额与项目减排量的二级市场。
然而,我国碳金融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各类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发展阶段、规模等差距显著,目前市场上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排放权交易市场、ESG投资以及绿色基金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