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碳经济,碳经济能否成为金融注资的新热点?
碳经济能否成为金融注资的新热点?
1. 前言
碳经济是指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实现经济增长。而碳市场作为碳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很多国家认可,并且在一些地区的成功推广应用。
2. 碳市场的发展
(1)欧洲碳市场:欧盟 ETS 制度覆盖了所有行业,是全球最大和最具活力的交易平台之一,拥有超过10,000家公司参与交易。
(2)中国碳市场: 2017年12月19日,中国发起了自己第一个全国性的 " 碳量权交易 "试点项目。
3. 目前存在问题
(1) 需求不足:目前政策比较落后,在大多数暂无“限制排放”或“税”等激励机制下投资者缺乏独立积极性。
(2) 局限性高 : 碳信贷只占银行专项基金总额度0.36% ,证券化产品在许多方面受到监管审查。
4. 挑战
(1) 单纯采取上述解决方法难以解决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2) 存在社会认知度低、立法和监管缺乏等问题
5. 碳经济未来展望
(1) 技术发展:随着能源技术的进步,碳捕获、存储、再利用将成为投资热点。
(2) 产业化 :随着许多企业对可持续性的关注 ,具体采取策略如提高资源效率以及建设生态友好型园区也将有所作为。
(3)政策推动 :新政府采取拓宽碳市场参与者范围和加强对萄州交易的管理,同时制定完善配套措施,并且在行业协调和国际合作方面加强力度。
结论:
虽然碳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由于其重要性逐渐得到全球范围内人们的认可,在未来拥有良好发展前景。如果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推动,相信一定能够实现稳健而长远地发展。
碳金融是财经热点吗
碳金融曾经是财经热点的!2016年氏好话,不怎么热了。
炎黄财经上就提到过:碳金融(Carbon Finance)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其实也就是把碳排放当作一个有价格的商品,可以进行现货,期货等等的买卖。
29年12月的全球气候会议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做了承诺:到22年时单位GDP碳排放将比25年减少4%到45%。但是我们似乎掉进了陷阱——为减排而减排的陷阱。近期网上热议的两个事件值得我们深思。一是河北安平县为达节能减排的目标拉闸限电。安平县21年节能指标下降6.6%,但前六个月只完成.9%的任务量。在市政府的指标要求下,当地计划从21年9月3日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对全县分3批实施限电,每批限电22小时。这个措施不仅居民家受到影响,就连医院和红绿灯也遭停电。二是河南林州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停止供暖。在全年最寒虚世冷的三九时节,河南省林州市停止了集中供暖,从21年1月5日至12日,已经停暖6天。林州市长热线回复市民:今年冬天将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停止供暖。如果我们的减排承诺是通过牺牲民生兑现的,那么这种守信的意义何在呢?
当然,环境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对碳交易与碳金融的冷思考并不是反对走低碳经济道路。只是想再次强调:任何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民生,不是承诺,也不是国际压力。立差核肢足于我国国情,治理我们的环境、调整我们的发展结构,让碳金融热去吧!
现阶段碳市场金融属性发挥情况如何?如何提升碳市场金融属性?
现阶段碳市场金融属性发挥情况如何?如何提升碳市场金融属性?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衡量碳市场的全部金融性质,要看这个市场是否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提供了它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地看活跃程度和种类。碳市场的金融属性不是以追求金融为目的,这不会讲将碳市场变得金融化,现阶段碳市场金融属性是从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地区的碳减排目标出发。
因为我们如果从低碳的角度来看,那么金融属性的碳排放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凸显,这样就能更容易直接或间接地向我们现有的金融资产进行一定的转移,这就会导致企业或项目进行节能减排,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企业或项目进行了排放的碳能,这就会更容易进入金融市场,从而会有利于进行交易,这就会更有悉腔效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达到了绿色低碳的效果。所以碳市场能够发挥金融功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这也档虚是有效盘活了碳资源,从而做强大,这时碳市场能够取胜的关键;因此,一定要运用金融思维和理念去看待碳市场的变化,也需要运用金融理念推动碳市场的发展。
事实上,强化碳市场的金融属性,是有助于激发碳市场的活力,同时也会有利于碳市场的购买力,因为金融具有活血的功能,是能使碳市场的流动性变得更强,这就会睁蠢衫更加有利于减排功能的表现,同时也会让绿色低碳的效果更加突出。一方面,碳市场金融属性是有利于提升碳市场的活力,碳市场金融属性 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这不仅仅是有利于碳市场,也是有利于金融市场,所以碳市场金融属性 与投融资产品和服务有关。另一方面,碳市场也应该学会如何让金融机构按照减碳的原则进行运作,这就更有利于碳市场的进行。
什么是碳金融?
所谓碳金融,就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中国作为非附件I国家,在2012年之前不需承担温室气体的减排任务,但中国可以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下项明绝目的开发。这种情况决定了中国目前的碳金融业务主要为CDM项目的投融资以及相关的金融中介服务。
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也开展了碳金融有关业务,推出了CDM项目融资和挂钩碳交易的结构性产品等业务和产品:在项目融资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兴业银行,该行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开展合作,截至2009年3月,全行34家分行全部发放了节能减排项目贷款业务,共支持全国91个节能减排项目,融资金额达到35.34亿元;而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则先后推出了收益率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的理财产品。
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预示着巨大的金融需求和盈利商机。具体来看,中国商业银行目前开展碳金融业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商业银行信贷投向应逐渐向符合CDM项目要求的领域和行业倾斜,带动中国CDM项目的发展,以实现短期保持经济增长和长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双重目标的有机结合。此外,通过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并逐渐摆脱危机已成为当前各国的共识,中国通过发展CDM项目,尤其是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项目无疑可以带动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顺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
第二,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首先,CDM项目中蕴含着对金融中介服务巨大的需求,商业银行通过提供融资租赁、财务顾问、资金账户管理、基金托管等业务,可以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来源,逐步优化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其次,碳金融作为一项全新的业务,客观要求商业银行创新业务运作模式、金融产品服务和风险管理方式,因而可以促进中国的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提升;再次,CDM项目往往需要两个甚至多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之间合作,中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借此提高参与国际业务的议价技巧,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断积累国际化经营的经验。
第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事实上,碳金融业务与中国的商业银行已经开展的绿色信贷是相辅相成的,而且与绿色信贷相比,碳金融业务的社会效益更具有客观的衡量标准和更为坚实的制度保障。
第四,有利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一方面挖掘现有合作框架下的巨大商机,另一方面则同时实现了人才的储备和经验的积累,为应对未来碳金融业务模式的任何可能改变进行必要的前期准备工激戚姿作。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的事实决定了中国碳金融巨大的市场空间,商业银行进行必要的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五,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与国外金融机构相比,碳金融业务是中国商业银行的一个短板,直接制约了中国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开展。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如果不能顺应这种趋势和潮流,进而及时改变经营战略、积极开拓碳金融业务,就会直接导致中国商业银行丧失在未来国际金融领域开展业务的基本技能,也不利于中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将严重制约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步伐。
尽管中国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但是,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并没有广泛而深入地介入其中,开展的业务模式也相对单一。具体分析,主要是因为存在着四大制约:一是商业银行对碳金融业务的认识不足。二是商业银行相关机构和人才的缺失。三是碳金融业务的风险较大。四是政策激仔改励措施不足。
当前,碳金融已经成为全球金融机构竞争的新领域,中国商业银行拓展碳金融业务已是大势所趋。对此,需要从商业银行自身和外部政策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努力,解除制约中国碳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促进中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开展。
在商业银行层面上,首先需要转变观念、主动进行机构的健全和人才的培养。其次,需要大力创新、积极拓展碳金融业务模式。第三,控制风险、确保碳金融业务稳健开展。第四,灵活经营、积极应对未来碳金融业务模式的改变。
在政策环境层面上,一是要制定激励机制、推动碳金融发展。二是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碳金融发展。三是构建交易平台、统一碳交易市场。目前,可在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成立并发展的基础上,着手推进交易所制度的完善,促进参与主体范围的不断扩大。四是培育中介机构、促进碳金融开展。
低碳经济文献综述 低碳经济与金融支持的文献综述
【摘 要】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共赢的必然选择,金融支持低碳经济也就成了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国内外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为背景,针对当前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低碳经济;金融支持;金融业
一、引言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日益严重。在这种背景下,2008年,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提到“两会”的议题上来。2009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共赢的必然选择,而近年来发展低碳经济的融资需求巨大,迫切需要金融业的支持。所以,金融支持低碳经济成了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现状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目前全球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部分其他发展中国家已经对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经过了初步的实践活动。中国也一直在以积极的行动践行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国外研究与发展现状。低碳经济是由英国最早提出并在该国开始凯罩实践的。2003年时任英国首相的Blair发表了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首次提到低碳经济概念,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英国先后引入了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排放贸易机制、碳信托基金等多项经济政策,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盯告闹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据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欧美共有约45家绿色风险投资,总投资额达1亿欧元,主要投资领域为再生能源、水和清洁技术设备。2003年6月,巴克莱银行、花旗银行、荷兰银行及西德意志州立银行等分属7个国家的10家国际领友宴先银行宣布实行赤道原则。除了英国、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对金融支持低碳经济进行了初步实践,巴西和印度近年来也开始对金融支持低碳经济进行了探索。巴西近年来通过积极引进外资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将在今后30年内利用美国的资金支持新能源的开发,此外巴西通过电力基金支持在节能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印度政府也十分重视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利用外资和鼓励金融机构投资低碳领域。
2.国内研究与发展现状。2007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与金融业联合推出了以“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金融”制度,为金融业支持低碳经济奠定了基础。今年来,我国金融部门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制度,对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实践包括银行业的信贷支持和直接融资支持两个方面,但是目前仍是以银行业的信贷支持为主,直接融资支持的比重小。一方面,银行业的信贷支持低碳经济的实践。截至2009年11月末,兴业银行总计支持了全国187个节能减排项目,融资金额达到137.37亿元。工商银行在国内率先全面实施了绿色信贷政策,目前工行98%的贷款企业客户属于环保友好与环保合格的企业,涉及贷款余额占99%;截至2009年末,工行电子银行业务量占比已达到了55%。截至2009年底,建设银行绿色信贷项目余额已经达到1810.97亿元。中国银行从2007~2009年累计发放绿色贷款2000多亿,年增长率在40%以上。虽然银行业在积极实践信贷支持低碳经济,但是目前商业银行对低碳经济的信贷支持规模远不能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最新的研究结果,绿色信贷在商业银行资产占比仅为1%左右,资金缺口高达20倍。另一方面,直接融资支持低碳经济的探索。比起商业银行对低碳经济的信贷支持,直接融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则显得更加滞后。其一,在上市公司方面。目前在深圳交易所和上海交易所上市的具有低碳概念的公司总共尚不足10家,总市值为3233.6亿元,只占总市值的2.76%。其二,在基金方面。2007年7月20日,中国绿色碳基金成立,它属于全国性公募基金,之后又相继成立了中国绿色基金大连专项、山西专项、温州专项、杭州专项和北京专项;2007年11月9日,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在北京启动。
三、主要研究内容
(1)对我国金融支持低碳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
究。第一,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政策不健全,导致我国的金融机构尚未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第二,金融机构对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业务认识不足,致使金融机构不敢贸然的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服务。第三,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不够,造成了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措施不能很好的落实。第四,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善,难以具备CDM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第五,中国在国际碳市场上没有参与权和话语权。(2)对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研究。发展低碳经济面临巨额的资金需求,仅靠政府资金或者民间资本根本无法解决,而金融业则具备了这种聚集各种社会资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所以金融业将成为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和杠杆。而且一国的金融越发达,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越高,相应的就越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的具体作用有:第一,金融业能够将信贷政策与低碳经济产业政策相结合,从而实行绿色信贷政策,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促进高碳向低碳发展转变;第二,金融业能够将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结合起来,建立多方参与的多元融资体系,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3)对我国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路径进行研究。目前我国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有以下几方面:首先,金融机构应该重新树立为低碳经济服务的全球化、可持续发展以及风险防范的理念,加大对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低碳经济产业做大做强,政府的大力宣传可以提高全社会对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认识。其次,建立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股票、基金、保险、信托等产品以及期权、期货等衍生产品,建立成熟的低碳交易制度,并且政府为其提供配套的扶持政策,构建科学合理的低碳金融服务体系。再次,积极培养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人才,才能在不久的将来解决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经验不足的问题。最后,低碳经济产业是个新兴的产业,它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市场保障机制不够健全,金融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必然存在很多风险,所以要保证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稳健开展,必然要积极防范与控制风险。
参 考 文 献
[1]闵大勤,周志萍.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J].海南金融.2010,6(6):19~21
[2]方平.金融支持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问题探讨[J].黑龙江金融.2010,5(5):15~18
[3]陈柳钦.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0,7(7):3~8
[4]李丽,汪陈,何圣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11,2(2):276~278
[5]申益美,谢恒.浅析低碳金融发展对策[J].理论研究(半月刊).2010,6(3):55~56
[6]范青.低碳经济背景下的金融支持[J]经营管理者(半月刊).2010,10(5):29
[7]冯静生.对金融支持我国绿色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双月刊).2011,2(3):11~18
[8]倪丽丽.金融支持经济向低碳转型的路径分析[J].科技广场.2010,8(8):232~234
[9]汤小明.发达国家碳金融发展现状[J].企业导报.2009(11):173
[10]祝洪章.浅析我国碳金融发展缓慢的原因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旬刊).2011,2(1):19~21
[11]李平.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研究[J].理论探讨(双月刊).2010,5(9-10):67~70
[12]梁庆军.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评析[J].商业文化.2010,8(8):130~131
相关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