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足迹 > 正文

什么是气候变化?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非常全面

作者:碳排放资网小编 发布时间:2022-04-22 09:35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即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离差值越大,表明气候变化的幅度越大,气候状态越不稳定。泛指各种时间尺度气候状态的变化。范围从最长的几十亿年到最短的年际变化。可分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和现代气候变化。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尺度约104~108年,主要根据动、植物化石及各种遗迹间接研究。据考证其间经历过几次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变化的过程;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尺度约102~103年,这时期已有人类出现,主要依据历史文献记录、动植物群的变化、树木年轮分析等手段研究。其间经历过温暖期与寒冷期、干期与湿期的交替变化过程,全球不同地区既有同步变化,又有反向变化;现代气候变化的尺度100~101年, 利用系统的气象记录研究。一般认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北半球广大地区气候回暖,尤其是北极和高纬度地区,气温上升显著,而南半球变化不大,到1940年前后变暖现象达到高峰,以后即开始变冷。气候变化的原因很复杂。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非常全面

  气候变化是指长时期内气候状态的变化。通常用不同时期的温度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的统计量的差异来反映。变化的时间长度从最长的几十亿年至最短的年际变化。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3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不但包括平均值的变化,也包括变率的变化。气候变化一词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使用中,是指气候随时间的任何变化,无论其原因是自然变率,还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这有别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的用法。在公约中,气候变化是指“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

  绿色发展是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的一个重要议题。美国卡内基气候治理倡议执行主任亚诺什·帕斯托尔将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有关碳排放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分论坛。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非常全面

  帕斯托尔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有助于凝聚各方共识,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气候挑战。

  他表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巨大努力,“在国内层面,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非常全面。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加速推进‘1+N’政策体系落实。双碳目标正激励中国各级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减排力度”。

  “中国加快与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气候合作。”帕斯托尔表示,与此同时,中国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我注意到,中国与合作伙伴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通过增加投资、完善现有设施等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减少碳排放。

  为支持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卡内基气候治理倡议提出了二氧化碳移除技术、人工干预太阳辐射技术等具体建议。帕斯托尔表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最新报告指出,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取得了进展,但气候变化仍然面临超出设定温度目标的风险。

  帕斯托尔表示,各国应当正视当前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推动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和绿色发展。为此,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在包容性对话的基础上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最终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温控目标。

Copyright 2015-2022 碳排放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7718号-7 XML地图